大数据赋能 智慧锄犁开垦出一座“都市田园”
作者头像
  • 机器之心Synced
  • 2021-04-12 09:53:02 2

动动手指,就能实现“网上种菜,线上施肥”。这种古老的农业种植方式,在扬州已经变成了一种潮流。

最近,记者探访了位于广陵区沙头镇的沿江古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的一处大棚,眼前尽是绿色的藤蔓和红色的果实。“这种西红柿叫做‘红风铃’,采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和水肥一体化营养基质,通过精准供给生长所需的养分,使得果实口感更佳,品质更高。”扬州大学古代园艺产业研究副院长、园区创业的“教授农民”高红胜介绍道。

在园区里,记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数字化氛围:整个园区被无形的数据网络覆盖,形成了一个智能园区。在新建成的农业大数据中心,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的施肥和灌溉操作,还为种植户提供了最新的市场信息,为调整种植结构提供了数据支持。

“传统农户往往依靠经验来决定浇水和施肥的时机。”园区技术员汤其坤表示,随着农业大数据中心的建立,依赖经验的时代即将结束。

园区内共有16家农业企业,分别经营茄子、辣椒、叶菜、西瓜、葡萄和草莓等各类大棚。“园区免费为种植户安装传感器,收集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数据。”汤其坤解释说,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都会被详细记录下来,作为植物生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掌握作物的生长规律,确定最合适的灌溉量和施肥量,以及何时需要开启遮阳网。”汤其坤说道,这些操作都可以通过后台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农业大数据中心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园区内种植户的结构调整提供前瞻性的市场数据支持。

“如果今年有人因为种植辣椒而获利,那么明年可能会有很多人跟风种植辣椒,从而导致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给种植户带来损失。”汤其坤说,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

农业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打破了各农户间的数据隔阂。“过去,农户们不会共享自己的种植和销售情况。”汤其坤表示,大数据中心将汇集所有种植户的种植数据和销售数据,逐步构建起庞大的数据库。“有了这个大数据库,我们就可以对未来市场做出前瞻性分析,预测明年的市场需求,并及时告知种植户调整种植结构。”

“园区承担着扬州城区大约50%的果蔬供应任务,并且还负责向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沿江古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周世宽说,“近年来,园区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逐步建立了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机器之心Synced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开垦田园一座智慧数据都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