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作为温州市四个主城区中唯一拥有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权限的基层法院,瓯海法院于4月20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总结了十年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成果,并正式推出了“瓯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云平台”。
自2011年以来,瓯海法院共审理了1152起知识产权案件,涉及金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其中民事案件905起,占所有案件的78.6%;行政案件14起,占比1.2%;刑事案件233起,占比20.2%。这些案件的当事人遍布全国155个城市,涵盖了浙江省的所有地级市。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审结的879起案件均未被发回重审或改判,且相关判决金额也基本得到了执行。
据统计,在这些案件中,涉及的知识产权涵盖影视文化、家用电器、科学仪器、服装鞋帽、日化用品、广告贸易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民事纠纷为主,占比78.6%。商标权和著作权是最常受到侵害的对象,占所有案件的90%以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被侵害的商标中有超过40%属于知名商标,包括72件驰名商标、42件较高知名度商标以及70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商标。从性质上看,侵权行为频繁发生且难以根除,特别是在侵犯著作权的案件中,恶意重复侵权的比例高达40%。这表明需要建立一个多部门协作管理和社会广泛参与的保护机制,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瓯海法院共审理了233起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判处罚金总额达到2264.4万元。例如,该院妥善处理了涉及奥康、迪奥、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商标侵权纠纷案件,向公众传递了尊重产权的司法决心和理念。在打击假冒“Balabala”童装注册商标犯罪的系列案件中,瓯海法院与公安、检察机关紧密合作,深入调查犯罪线索,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商品的行为。此次行动共抓获13名嫌疑人,捣毁了4个制假窝点和6个存储仓库,并查获了30000多件假冒“Balabala”羽绒服,涉案金额总计4200万元。此外,近3年来,瓯海法院还支持了森马、杰西莱等本地企业的维权行动,成功追回了5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在发布会上,瓯海法院联合国内专业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知产宝,借助CIDIPP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推出了“瓯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云平台”。目前,该平台正处于试运行阶段。知产宝的副总裁应向健表示,云平台整合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为司法服务的数字化创新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瓯海法院将通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云平台这两个平台,构建起执法司法力量与社会知识产权创新体系深度融合的管理闭环,开展知识产权品牌建设,致力于成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示范地区,为各类企业在温州和瓯海创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以上内容是根据原新闻报道改写而成,旨在保留核心信息的同时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紧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