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了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103.2%。国内旅游收入为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相当于疫情前水平的77.0%。乡村地区居民出游率达到14.3%,农民参与旅游的比例逐年增加。据统计,全国共发送旅客约2.67亿人次,日均发送5347.4万人次,较2020年同期增长122.2%。
这些令人振奋的数据反映了交通网络的便捷、旅游市场的繁荣以及国家的蓬勃发展。这一切得益于国家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目前全球疫情仍在迅速扩散,特别是亚洲部分地区疫情反弹严重。相比之下,国内大部分地区保持了长时间的本土病例零新增记录,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已清零,各地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截至4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8459.5万剂次,国内整体疫情防控形势稳定,民众的安全感和出行意愿持续增强。
这些数据还展示了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数据显示,乡村地区居民出游率达到14.3%。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政策,包括乡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精品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新兴产业在乡村地区的蓬勃发展。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也增强了农民的经济实力,提高了他们的出游意愿和参与旅游的比例。
此外,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也是这些数据背后的推动力之一。例如,“坐着高铁看中国”和“沿着高速看中国”的活动展示了我国在“十三五”期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网络已覆盖全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网之一;民航运输规模不断扩大,航班正常率显著提高,机场建设稳步推进,已有39个千万级机场和11个三千万级机场;高速公路新增里程达3.1万公里,通车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这些进步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出行体验,使人们能够更加舒适、安全地旅行。
数据作为无声的见证者,既反映了国家的进步,也体现了民众的幸福。未来,随着国家的不断强大,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人员流动的频繁化将不断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