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大数据杀熟方式全方位晋级,5.5亿用户?不,是5.5亿棵韭菜
作者头像
  • 权亚杰
  • 2021-05-11 11:04:04 6

提到“杀熟”现象,许多人可能仍然认为这只是指老顾客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然而,随着网约车行业的发展,诸如滴滴、嘀嗒、一喂顺风车等平台早已不再采用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相反,这些平台现在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实施更为隐蔽且难以察觉的手段来增加收益。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网约车行业的“杀熟”手法有所升级,其中滴滴成为了主要关注对象。例如,为什么有些人的优惠券数量较少?原因在于大数据分析显示这些人经济条件较好,因此减少发放优惠券不会显著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车辆选择——系统可能会优先推荐价格更高的车型给那些被认为财力较为充裕的用户。

此外,计费时间也可能存在猫腻。有时,即使实际行程时间仅为几分钟,但最终的计费时间却会被拉长,导致费用增加。这种做法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考虑到滴滴庞大的用户基数,累积起来的利润相当可观。

为了验证这些说法,某位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及其团队在中国五个不同城市进行了数百次打车实验,结果证实了滴滴确实存在“杀熟”行为。具体而言,收入较高的用户在使用滴滴时更有可能被分配到价格更高的服务选项,而低收入用户则会收到更多的优惠券作为刺激消费的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滴滴等平台所采取的许多做法都是合法的,但其道德争议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大数据支持下,这些平台能够轻松地从每位用户身上获取微小但持续的利益,进而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不仅存在于滴滴一家公司,而是广泛存在于整个网约车市场中,最终受损的往往是消费者自身。

值得欣慰的是,针对此类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正在逐渐提升。相关部门已明确表态,将采取措施禁止此类协同行为,并加强对数据滥用及“杀熟”现象的监管,旨在保护乘客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权亚杰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韭菜晋级5.5全方位滴滴方式数据用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