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分析:大数据下培育钻石行业有多猛
作者头像
  • 刘思
  • 2021-05-17 14:33:29 9

从千禧年末尾,中国的培育钻石产业经历了长时间的沉淀,从低端的工业金刚石粉逐步升级至高端的宝石级成品,在产量、大小、颜色、净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在业内领军企业戴比尔斯的支持下,这一进程以惊人的速度推进。本文通过对公开工商数据的查询和分析,试图从宏观层面概述整个培育钻石行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趋势,以便为关注该行业的相关从业者提供整体视角。

研究方法相对简单,主要借助企业信息查询工具筛选典型数据,最终形成直观的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查询方法的有效性和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是确保分析正确性的关键。因此,本次查询以“钻石”和“天然钻石”作为公司经营范围的关键词,以区分经营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的商业实体,这更符合市场认知。此外,选择的样本数据时间段为十年,即从2010年至2020年,更具行业中期发展代表性。所有数据均来自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版权局等,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我们查询了包含钻石运营范围的新公司数量。从成立日期可以看出,每年成立的相关公司数量稳定增加。同样地,我们也查询了天然钻石类新增公司数量,如下图所示:

数据图片

然后,我们将十年间新成立的钻石和天然钻石公司的数量进行图表汇总,并绘制辅助曲线,得出如下趋势图:

趋势图

这张图表清晰展示了中国培育钻石产业的发展趋势及钻石行业的整体情况。

首先,传统天然钻石行业仍然稳步发展,并且依然具有强大的商业基础。每年都有更多的新公司加入与钻石相关的业务中,即使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仍有近两万家公司成立,继续开发和从事与钻石相关的工作。这与中国逐渐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钻石消费国密切相关。从数量上看,新成立的钻石公司数量是天然钻石公司的两倍多,这也意味着在传统的天然钻石贸易和销售领域,天然钻石仍然是大多数商家的首选。

其次,从培育钻石公司的发展数量来看,其增长曲线明显快于天然钻石的线性增长。这意味着从事培育钻石相关业务的公司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与天然钻石相关的公司有7.2万多家,而与培育钻石相关的公司有2.6万多家。根据曲线走势推测,仅需大约三年时间,新增的培育钻石公司数量可能就会超过天然钻石,并在未来5到10年内实现总数反超。据行业专家张栋所述:“中国培育钻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爆发,形成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此外,大部分钻石相关公司集中在广东,这与深圳水贝地区批发全国九成的钻石相符,表明深圳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产业效应。无论是天然钻石还是培育钻石,深圳都是重要的运营基地,为未来的市场博弈打下坚实基础。在信息流、加工流、货物流、财务流交汇的核心地带,始终孕育着商机。

最后,从每个新注册公司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公司的运作离不开人,而维持这些人运作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利润。从培育钻石的价格体系和利润率来看,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培育钻石的规模至少应该是天然钻石的三倍以上。由于培育钻石的价格远低于天然钻石,要达到同等规模的盈利,必须在数量上有足够的优势。目前,培育钻石仅占整个钻石产业的5%左右,尽管盈利困难,但仍有许多公司像雨后春笋般涌现,这表明他们对培育钻石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正如行业专家张栋所言:“中国培育钻石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可能需要十年左右,但全球市场发展到2000亿元或许只需要三到五年。”现在进行规划可能是最佳时机。

虽然以上分析仍显粗略,统计方法也可能不够完全准确,但仅从行业轮廓来看,中国培育钻石行业的迅猛发展已十分明显。短短几年内,它已经走过了天然钻石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路径,上中下游产业的发展正由一家家新兴企业推动,没有历史负担,更贴合时代的需求。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期待钻石之美更加璀璨夺目。

作者简介: 刘江疆 - 全国珠宝玉石饰品专业委员会个人会员 - 深圳市“钻小星”品牌创始人 - 中国培育钻石智库发起人 - 国家注册珠宝鉴定师(CGC) - NGTC珠宝玉石检测师(2014) - IPA亚洲宝石协会宝玉石中级鉴定师(2012) - 多家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的检测机构实验室负责人 - 深圳国艺珠宝艺术品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 互联网珠宝论坛管理员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作者。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刘思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培育钻石独家分析数据行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