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结果。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08年提升至9.91年。在31个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的省份有13个,介于9到10年的省份有14个,低于9年的省份有4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和广东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居前列。
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从8930人增加到15467人,占比从8.93%提升至15.47%。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和江苏在这一指标上表现最好,其中北京的比例最高,超过40%的人口拥有大学文化程度。
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角度来看,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广东、辽宁、陕西、江苏、吉林、新疆、海南、内蒙古和湖北等13个省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1年,北京以12.64年位居榜首,上海和天津分别为11.81年和11.29年。
这三个直辖市之所以排名靠前,主要与其较高的城镇化率有关。这些城市的城镇化率均超过了80%,教育基础雄厚,因此整体受教育年限较高。
除了这三个直辖市,东北地区的辽宁和吉林以及中西部的山西和陕西的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高。这些地区在计划经济时期重化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而城镇化又提升了受教育水平。
相比之下,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如浙江和福建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福建省城镇化进程相对较晚,高等教育基础较差,导致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
与2010年相比,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幅度最大的五个省份分别是西藏(1.5年)、贵州(1.1年)、上海(1.08年)、安徽(1.07年)和云南(1.06年)。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2.18亿,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从8930人增加到15467人,占比从8.93%提升至15.47%。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和江苏在这方面的比例最高。
北京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达到了41.98%,位居全国首位。这既得益于其较高的城镇化率和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也与其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北京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吸纳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上海的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为33.87%,位居全国第二。上海的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众多,吸引了大量人才。此外,上海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毕业生大多选择留在上海工作。
天津、内蒙古和江苏分别以26.94%、25.3%和24.3%的比例位列第三至第五。然而,作为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仅为15.7%,在全国排名第13位,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存在较大差距。
广东省统计局的报告显示,大湾区珠三角九市仅有4所985和211高校,而长三角地区则拥有25所211高校和8所985高校。这表明广东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相对不足。此外,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指出,广东的制造业发达,对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要求相对较低,这也影响了整体受教育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