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论“数”|城市大数据发展需求新思想新机制新形式
作者头像
  • 翟辰绪
  • 2021-05-21 09:06:32 7

自2015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发布以来,城市大数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环境与应用探索、以及应用创新与产业发展。从最初的“一园、一中心、一所”(即大数据产业园区、大数据IDC中心和大数据交易所),逐步发展到突破政务信息孤岛、构建共享交换体系、可视化大屏展示,直至现在的互联网龙头企业落地和大数据与业务深度融合应用。

整体来看,城市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应用已经初步成型,但尚未形成一个有效且完整的有机发展体系。尽管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在细化层面仍存在不足,未能实现“全量、实时、自动”的标准,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支持力度也不足,对政务业务的持续优化支撑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化落地和实效发展。

面向“十四五”期间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城市大数据的需求更加集中在精细化管理、精准服务和科学决策上,这与政府体制机制改革、城市现代化管理紧密相连。从过去的政府信息化业务辅助支撑,逐渐发展成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和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城市大数据的应用不仅仅是业务的可视化展示,还需要通过“呈现-洞察-研判-决策-指挥-管理-评价-闭环提升”的迭代层次逐步深化,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迈向“应用导向、实效落地”的新阶段,从而实现全局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科学指挥决策、支持任务分解、强化过程管理、精准定量评价和完善的闭环提升。这将全方位地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城市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交互融合和迭代变化的特性,对传统政务信息化的“规划-设计-建设-交付”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应这一新模式的新机制。不同于传统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大数据应用的创新实践证明,城市大数据的成功并非单纯依靠设计,而是通过不断打磨和优化实现的。城市大数据的发展需要构建新的系统思维、数据思维和产品思维。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大数据的发展需要顶层设计、明确方向、协同推进。必须全面考虑数据要素的汇聚、互通和应用等方面,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建设以数据驱动为基础的数字政府,同时推动城市的数字产业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互联网龙头企业和大数据独角兽企业的支持下,通过顶层设计、滚动规划、微服务架构和柔性开发等手段,满足了新时代业务弹性变化、快速迭代和高效响应的新需求,实现了先进技术支撑下的数据和业务的有机融合。

城市大数据的发展模式与传统信息产业不同,它强调应用创新、生态建设与集群发展相结合。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作为城市可再生、可复用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将为城市发展、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场景创新、规划、开发和运营,利用场景汇集科技、聚集企业、吸引人才,构建城市大数据的创新实验平台、综合展示平台、效果评估平台和集成采购站,通过“场景运营、成效验证与流量闭环”,吸引更多创新技术、产品、企业和人才集聚,促进城市大数据领域的场景招商、流量招商和示范招商,有助于打造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实现数字经济时代的跨越式发展。

在“十四五”期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融合应用,城市大数据的决策者、设计者和建设者需要更加密切合作,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积极创新探索,不断总结和实践符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模式。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翟辰绪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新机制求新形式思想数据城市发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