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上海的大数据普惠金融项目迎来了升级。
5月19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银保监局以及上海大数据中心等多个部门共同举办了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的签约仪式和启动仪式。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出席了活动并发表了讲话,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是上海市首个公共数据开放示范项目,它借助“一网通办”平台,将包括企业注册登记、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缴纳、税务信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明专利、商标登记、房产抵押、行政处罚和司法诉讼在内的近400项与普惠金融紧密相关的公共数据向银行开放,旨在解决银政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
截至现在,已经有18家银行接入了这一平台,累计调用了超过200万次的数据请求,该平台已经服务了超过5.4万家企业,并为超过70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较于1.0版本,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实现了多个方面的升级。首先,首次向金融机构开放了农业管理和民政管理等公共数据。其次,上海市税务局在原有的公共数据基础上,增加了企业变更登记信息和申报信息等更多税务数据的开放。此外,2.0版本还扩大了参与银行的范围,新增了包括上海华瑞银行在内的9家银行,使得参与银行的数量增加到了27家。同时,该平台还鼓励金融市场和保险公司加入,将应用场景扩展到了上市审核、科技企业识别以及保险保障等领域。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三家金融机构,以及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上海分公司和太平洋安信农保上海分公司等三家保险公司均首次接入了这个平台。目前,参与试点的金融机构总数已达到33家。
(注:原文中的部分细节和数据在改写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符合改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