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远视手术大数据来了:术后一年裸眼远视力超过1.1
作者头像
  • senzhan778
  • 2021-06-10 14:23:43 7

远视手术是否安全?我是否适合做远视手术?哪种手术方式更好?这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5月23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研究院、爱尔眼科研究所联合发布了《国人远视手术白皮书》,针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专业分析和解答。

这份报告选取了2018年至2020年在中国境内爱尔眼科医院接受远视手术的52万名患者的数据,涵盖29个省份的206个城市,年龄从18岁到79岁不等,共计102万眼的远视手术有效数据,形成了详细的报告。

近两年手术量显著增加,年轻人成为主要群体

目前,我国远视患者人数已经超过6亿。《白皮书》显示,2020年的远视手术量比2018年增加了近75%,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手术来摆脱眼镜的束缚。

从年龄和职业分布来看,20岁至24岁的年轻人占大多数,超过四成。这部分人群也是各类手术的主要对象,表明年轻人更愿意尝试新技术。25岁至34岁的上班族对远视手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2020年这一群体的手术量比2018年增加了58%。

从性别上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选择手术摘镜的人数都在逐年增加。总体来说,男性选择手术摘镜的人数多于女性,占比约为58%,女性占比约为42%。但在不同年龄段中,男女比例有所不同。20岁至24岁的年轻人中,男性做远视手术的比例较高,占79%;而在25岁至34岁的上班族中,女性更愿意选择远视手术,占比达67%。

“年轻人中,由于征兵、警察招录、飞行员选拔等职业需求,男性占多数。而女性更注重外貌和生活质量,因此在上班族中,女性对手术的需求更强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屈光手术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屈光手术学组学科带头人王铮教授解释道。

大部分手术对象为中度远视,高度和超高度远视患者更倾向晶体植入术

在远视度数方面,《白皮书》显示,中度远视(300-600度)的患者占手术总量的51%;高度远视(600-1000度)的患者占比近30%;超高度远视(远视度数高于1000度)的患者占比近7%。

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最常见的术式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这种方式;其次是全飞秒手术,占比近32%;第三种是晶体植入术(ICL手术),占比近11%。

在远视度数与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低中度远视患者主要选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全飞秒手术;而85%的高度和超高度远视患者更倾向于晶体植入术。此外,《白皮书》还指出,选择晶体植入术的女性患者数量是男性的三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术人数也在增加。

“常见的远视手术分为角膜激光术和晶体植入术两大类:角膜激光术通过切削角膜来改变其屈光力,以矫正屈光不正的问题,主要适用于角膜条件良好且远视度数较低的人群;晶体植入术则是通过微创切口在眼球内植入人工晶体,从而达到视力矫正的效果,更适合高度和超高度远视患者。”王铮教授强调,“每种手术都有其适应症和优势,并没有所谓的‘最好’术式,只有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

术后视力显著提升,个性化手术受到欢迎

越来越多的远视患者不仅追求看得清,还希望看得好。《白皮书》显示,在选择激光类手术的患者中,选择根据个人角膜非球面特性进行个性化处理的手术方式的比例越来越高,2020年比2018年增加了53%。个性化远视手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未来的趋势一定是个性化远视手术。以角膜屈光手术为例,术前需要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屈光度和角膜及眼表的健康状况。”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副主任、屈光手术及视光中心主任陈跃国教授表示。

术后视力是评估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白皮书》显示,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均值从术前的0.08提升至术后一周接近1.1,术后一年更是超过了1.1,表明患者的术后视力趋于稳定。

“远视手术有明确的禁忌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一定要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以及适合哪种手术方式,切勿盲目手术。”王铮教授提醒道。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senzhan778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裸眼远视术后视力国人手术超过数据1.1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