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让乡村生活更美妙——向科技要休息力
作者头像
  • 智能动态
  • 2021-06-18 14:42:25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人口越来越少且越来越老,这将对未来乡村的复兴带来挑战。愿意务农的人越来越少,粮食安全问题如何得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何使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之地?

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大数据助力乡村复兴”的高端对话吸引了众多嘉宾参与,共同探讨大数据技术如何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多位演讲者指出,中国乡村正面临空心化和老龄化的双重困境。华为公司副总裁马海旭提到,自1990年至2000年,乡村劳动力减少了3.9%,而在2000年至2020年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36.9%。这表明乡村劳动力短缺的情况日益严重。

与此同时,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十分突出。据农业和农村部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务农人员的平均年龄约为53岁,其中60岁以上人员占四分之一。

农业劳动力减少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生指出,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应基础仍不稳定。尽管我国每年生产约6.5亿吨粮食,但需求量约为7.3亿吨,并且逐年增加。

未来谁来耕种土地?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李春生认为,智慧农业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广泛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农业传感技术和农业机器人等手段,可以替代人工劳动,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稳定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开发出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业自驾仪和农业物联网等产品。该公司创始人彭斌认为,未来的乡村劳作模式将是“机器人+人”,具体劳动将由机器承担。例如,遥感无人机可以帮助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农田中的播种无人机、自动驾驶拖拉机等设备也可以联网到云端,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在农田中的工作。

此外,乡村过度依赖化肥等粗放型作业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马海旭表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恢复乡村的绿水青山,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关注的方向。

在贵州遵义,华为公司尝试对养蚕过程进行全面数字化监控,通过自动化调节湿度和温度,显著降低了蚕的死亡率。在广东,华为建设了一个智慧茶园,将肥料使用量减少了50%,虫害减少了90%。

长期以来,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一直是农民面临的难题。李春生认为,提高农产品售价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可以建立有效的平台,连接供需双方,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生产,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农产品的销售对接。该公司副总裁彭南峰表示,一亩田在全国54个批发市场建立了数字化市场,能够将农产品原产地的需求与批发市场对接起来。这样,原本只能在当地销售的产品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到全国其他市场的价格和需求变化,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李春生指出,实现乡村有效管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为乡村治理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马海旭还提到,乡村缺乏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看病难和上学难是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由于老年人和儿童占比较高,且缺乏有效的照护,他们往往在遇到意外时难以获得及时的帮助。

在广东清远的一个村庄,华为公司提供了智慧乡村的可穿戴服务,为患有慢性病的村民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村民可以通过视频问诊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小病,大病也能得到早期诊断。此外,华为还在村里安装了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追踪人员活动轨迹,例如针对老人摔倒或儿童在河边玩耍等情况,系统会向村里的保安发出警报,实现预警和预防。

通过这些措施,大数据技术正在逐步改变乡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智能动态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乡村美妙休息数据技术科技生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