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身份验证 如何规范金融机构搜集客户信息?
作者头像
  • ccpitxm
  • 2021-07-04 06:06:01 6

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数据安全

6月15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一份关于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的通报。通报指出,该公司在营销宣传、产品定价、贷款管理、合作伙伴管理、联合贷款管理、催收行为等方面存在问题,违反了多项规定,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特别是在客户信息收集方面,《隐私政策》未能严格遵守“必要”原则。例如,收集客户的“短信记录”,并未对通话记录、设备信息和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时间限制和范围限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用户隐私保护成为市场和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数字科技企业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获取大量不必要的权限。随着数据安全合规监管的加强,“知情”、“自愿”、“适度”和“必要”等原则将成为每家数字科技公司在收集客户信息时必须遵循的准则。

数据不当使用的治理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和个人的核心资产。数据资产化的趋势愈发明显,数据的应用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便利。然而,数据的不当使用也会导致用户隐私受到侵犯。近年来,数据泄露事件频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引起全球关注。

2016年,中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旨在加强对个人信息和数据的保护。2018年,欧盟实施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赋予用户要求删除个人数据的权利。同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颁布了《2018年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隐私权和数据安全保护。2019年,中国发布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数据收集备案制和向第三方提供数据的同意制。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2020年10月,《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标志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进入新时代。2021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数据安全法》,这部法律将于2021年9月1日起实施。

“在当前的技术和社会条件下,数据价值发挥和数据隐私保护是一对矛盾体,需要通过法规和管理等多种手段达成某种平衡。”蓝象智联创始人兼CEO徐敏说,隐私计算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能够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

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

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调研2020》,科技创新既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风险。调研显示,政府应适当监管金融科技,避免野蛮生长和套利创新,尤其是要规范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今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并加紧制定出台《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对于正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来说,数据安全和数据管理已成为合规的重要议题。《数据安全法》等法规的不断完善,对金融机构的数据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数据管理的重点包括数据采集的规范性、个人隐私的保护、算法和模型的透明性和公平性,以及保障消费者权益。”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总顾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吴晓灵说,信息技术和数据的合法合规运用,关系到行业的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应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确保市场公平竞争,防范系统性风险。

金融监管机构正在逐步完善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一方面通过“监管沙盒”鼓励创新试点,另一方面出台多项新规,引导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规范创新,保障消费者权益。

《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监管研究》课题组建议,对平台金融科技公司进行数据合规监管,并探索建立个人数据账户制度。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个人数据标准体系、明确知情同意为数据采集原则、数据采集机构向数据主体提供充分的账户管理和授权权限、个人数据不可二次分享、个人数据账户采用“商业主导+政府分级监管”的管理模式等。

隐私计算的重要性

如今,几乎所有个人信息资产,包括房产、存款、汽车和保单等,都成为信贷或交易的重要依据。同盾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的《知识联邦白皮书》指出,简单直接共享这些数据资产无法保护用户隐私。数据资产化和资产知识化的趋势表明,数据可用不可见将成为未来数据应用的新趋势。

近年来,学术界、工业界和监管机构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密码学等领域,出现了安全多方计算、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和可信执行环境等多种技术方向。这些技术旨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可用性。

“隐私计算可以在不牺牲用户隐私的情况下,提供更多便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徐敏认为,在隐私计算的支持下,实际交换的是数据的价值,而不是数据本身。这一技术将形成多形态、多层次的数据市场,无论是在政府层面的大数据价值交易所,还是在行业或区域层面的大数据市场,或者机构间的直接数据交互,都将促进数据的健康、有序和有价值地流动,使数据真正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要素。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认为,未来十年将是科技驱动金融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金融行业商业模式变革和竞争格局变化的关键阶段。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投资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应时刻关注全球金融科技的技术趋势和商业模式创新,结合中国实践,深挖市场潜力,围绕金融场景打造金融生态系统,持续提升自身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迎接即将到来的金融科技浪潮。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监管研究》课题组建议建设全国性的“监管大数据平台”。这将有助于完善平台经济的协同管理,打破政府和企业原有的责任边界,实现共同管理。政府部门可以与平台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大数据监管平台,加快金融业综合统计和信息标准化立法,利用科技手段推进监管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ccpitxm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金融机构搜集验证身份规范客户数据如何信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