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不是用来“算计”的
作者头像
  • 张静易
  • 2021-07-04 11:00:41 5

近日,一位知名博主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吐槽了终身鲜平台的服务问题。他提到自己总是对快递小哥宽容,从不给差评,即使天气恶劣或物品繁重还会发红包表示感谢。然而,这种好脾气却导致他在AI系统中的评价被标记为“容易欺负”,从而影响了配送顺序。他发现快递员会优先将订单送到较远的地方,而他的订单则被推迟。

这种情况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许多人都表示,类似的体验并不罕见。例如,某外卖平台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用户因为体谅快递员的辛苦而不给差评,结果却遭遇了更多的延误。这种现象表明,平台利用大数据和AI算法,对不同类型的用户采取不同的策略。那些不轻易给出差评的老客户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优惠,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支付更高的费用。这种做法被称作“大数据杀熟”。

有评论认为,平台算法专门针对老实人,建议用户改变态度,不再宽容。但也有人指出,即使用户选择变得强硬,平台也可能通过延迟配送来应对。实际上,大数据本身并没有错,但被某些平台滥用,导致不公平的现象频发。尽管这些平台可能自认为聪明,但一旦被监管部门发现,将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此外,长期来看,这种行为会导致市场环境恶化,最终损害所有人的利益。

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监管机构也应该加强对这类行为的监督,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张静易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算计用来不是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