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南京上线全国首个“气候灾祸靶向预警防控系统”
作者头像
  • 马上科普
  • 2021-07-04 18:59:26 16

6月17日,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和南京市气象局联合举行了“金陵气候灾害靶向预警防控”系统的上线仪式。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该系统是南京市探索“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防灾减灾模式的最新成果,旨在推动从灾后应急处理转变为灾前预判预警的精准预防管理,提升智能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

“大数据”赋能,风险预判更精准

极端天气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然而,传统的气象预警往往难以精确预测,尤其在应对“短时临近”预警时显得力不从心。“金陵气候灾害靶向预警防控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精准预警。南京市气象部门以街道和乡镇为预警网格单元,积极开展短临预警预报,将灾害范围和时间精确到1公里和分钟级别。

为了提升整个防灾减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能力,南京强化了大数据的应用,加快数据融合与共享。系统以应急管理“181”平台的城市风险源数据库为基础,整合了包括风险房屋、地质灾害隐患点、行道树、户外广告牌、地下空间和建筑幕墙在内的13类超过5万条风险源数据信息,为靶向预警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

一旦系统接收到气象灾害的短临预报,气象、应急、规划资源和水务等部门将通过“金陵应急宝”调动专家资源,综合分析气候数据、次生灾害数据、承灾体数据以及历史灾害等因素,进行会商研判。根据研判结果,生成不同级别的灾害预警工单,分为红、橙、黄、蓝四级。

据了解,目前系统一期已能准确预判和预警可能由高影响天气引发的灾害和次生灾害。未来,南京市气象、应急、规划资源、水务等部门还将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结合全国自然灾害普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完善基于多源数据的“成灾阈值模型”,使预警更加精准。

“网格化”联动,预警投放更科学

在灾害预警投放过程中,精准性同样至关重要。自2019年起,南京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工作,将1.2万个综合网格与1914个“应急格”和1.7万个“安监格”相结合,在应急管理“181”平台上率先开展城市风险源的普查、建档和责任厘清工作,建立起详细的风险管理体系。

南京特别注重“监管责任具体化”,对每个风险源进行细致管理,确保风险底数、等级、隐患类别、所属网格、监管层级、主管部门、涉及部门和信息共享渠道等八个方面清晰明确,形成了多层多网的风险管控体系,使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一目了然。

“金陵气候灾害靶向预警防控”系统支持市、区、镇街等多个层面根据不同灾害影响区域,分级发布预警。一旦系统接收到预警信息,根据应急预案和“181”平台标注的责任体系,系统将自动设定处置单位、措施,针对重点防控目标生成不同类型的响应工单,实现预警响应需求与应急人员、物资、设备等资源的智能匹配。这些响应工单可以精准推送给各区监管防控部门负责人、区街联动指挥云平台和基层综治、应急网格员,将灾害防御的触角延伸至社会管理的最小单元。

“铁脚板”落实责任,应急响应更高效

“好的制度”需要“铁脚板”的落实。在灾害应急处置环节,依托系统智能匹配的专家、设备和物资等应急资源,各级责任人迅速组建应急联动处置队伍,第一时间按照预案采取告知、巡查、走访、消险等措施,处置结果同步反馈系统并实时跟踪,确保指令精准执行,应急响应高效闭环,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反应能力。此外,灾害预警信息还可通过靶向系统同步推送至片区保险员,保险公司可以提前介入,协助社区网格员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为了培养“铁脚板”,打造高素质的网格员队伍,南京市坚持党建引领,将党支部和党小组设在网格内,推进“一日双巡”等制度落实,用实际行动保障城市安全,构筑起防范风险、排查隐患的坚固防线。通过南京网格学院,南京市应急管理局聘请防灾减灾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的专业人才,对骨干网格员进行专项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马上科普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铁脚板靶向灾祸防控南京网格预警气候上线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