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各地高考成绩将陆续公布,随之而来的是高考志愿填报。近日,教育部专门发布预警,提醒考生和家长警惕“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志愿填报已成为考生高考后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考生可以选择的志愿数量越来越多,某些地区的志愿组合甚至多达数百个。然而,无论志愿填报如何变化,信息透明仍然是选择的基础。“信息不对称是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问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即使是像他这样的大学教师,在研究志愿填报时也会感到吃力,更不用说普通家庭了。“越来越多的人将志愿填报交给所谓专业机构,用高价购买咨询服务,这也反映出大家的焦虑情绪。”
互联网公司已经注意到了这种焦虑,大数据技术开始介入志愿填报。夸克App的产品负责人郑嗣寿认为,志愿填报背后是对学生和家长信息搜集和决策能力的新考验。志愿填报场景本质上是一种搜索需求,用户需要掌握大量信息,并结合自身特点和目标,做出最佳选择。团队发现,近年来,利用大数据产品和专家服务辅助志愿填报的趋势正在迅速增长。同时,家长和学生对大学的关注点越来越多元化,不仅关注学校的硬件实力,还关注学校的软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最近,夸克App升级了其自主研发的智能选志愿、预测录取概率和模拟志愿表等收费人工智能工具。这些工具从考生的志愿偏好出发,提供以学校优先、专业优先、就业优先、深造优先或留学优先等多种维度的志愿建议。
从根本上讲,技术能够做的只是匹配需求,提供不同风险偏好的选择作为参考。夸克App的技术负责人蒋冠军表示,利用技术辅助高考志愿填报的基础是全面、准确和完整的数据,包括数千所院校的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以及历年数据。然而,基础数据的缺失或错误是许多类似产品面临的共同难题。目前,并没有权威统一的平台公布各高校在不同地区的具体专业分数线。储殷也注意到,中间层次高校的相关数据往往非常匮乏。因此,这要求产品团队能够识别异常数据,并通过多种渠道和技术手段补充和校正数据。只有数据基础牢固,大数据指导才能更加可靠。
储殷强调,无论家长打算采用何种方式寻求志愿填报的帮助,首先必须对自己和孩子有清晰客观的认识。“你有你的期望,算法可以帮助你计算实现期望的可能性。你想冒险还是求稳,都是你自己决定的事。工具的最大价值在于为你提供更多全面的信息,信息越全面,你的选择才会越理性。”他认为,切勿简单地将志愿填报全权委托给他人,家长和考生应当投入时间了解志愿填报的知识,并积极参与志愿填报的过程。
教育部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考试机构和高校将开展“加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服务”的专项行动,为广大考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指导服务。考生应根据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提供的信息,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合理填报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