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指的是互联网公司利用用户的个人数据,对老用户实施价格歧视的现象。具体来说,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用户看到的价格通常比新用户更高,以此实现利润最大化。
大数据杀熟案例
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2000年亚马逊的一次定价实验中。当时有用户发现《泰特斯》(Titus)DVD在老顾客手中的售价为26.24美元,而清除浏览器缓存后,价格变为22.74美元。这一事件导致亚马逊遭受公众批评,最终CEO贝索斯亲自道歉,声称这只是“实验”。然而,这种动态定价行为显然旨在追求更高的利润。
还有网友分享过类似的经历。他们在旅游服务平台预订某家酒店时,朋友的账户显示的价格仅为300元,而自己的账户则需要支付380元。相同的房间,不同的价格,这显然是算法在作祟。通过对消费者的过往消费和浏览习惯进行分析,平台能够掌握用户的偏好,从而制定出不同的价格策略。
大数据杀熟的原因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空间,会将用户分成不同的类别。例如,将用户分为价格敏感型用户和非价格敏感型用户。通常情况下,老用户由于习惯问题而不大在意价格差异,而非价格敏感型用户往往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因此,企业会根据不同用户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更多收益。
如何理解大数据杀熟
与其称之为“杀熟”,不如说这是“杀掉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人”。比如,一罐可乐在超市只卖2元,但在五星级酒店可能要卖30元。这并不是价格歧视,因为消费者愿意为高档环境支付更高的价格。然而,“大数据杀熟”却是一种隐蔽的价格歧视行为,大多数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取了更高的费用。此外,将老用户简单等同于“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也显得有些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