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新基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国家战略重点。这为大数据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数字中台这一细分领域。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中台市场规模为22.2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79.4亿元,未来整个数字中台市场有望成长为千亿元级别。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推动了大数据服务的发展。企业需要在互联网、云计算、数据资产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展示其数据能力,但这些领域通常是分散建设的,导致许多数据项目面临共同的问题:不清楚数据平台在数据底座之上有哪些应用场景,业务需求与平台功能无法有效对接。因此,企业需要找到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数据与实际业务的有效整合。
最近,36氪报道了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科杰大数据”对其业务战略进行了全面升级。该公司推出了新一代大数据基础软件,该软件结合了低代码和云原生技术,面向全行业提供大数据平台、数据湖、数据中台和数据开发平台的建设和数据能力构建服务。
大数据天然具备云计算属性。科杰大数据通过对原有软件架构中容器、微服务、无服务器架构、DevOps等核心技术的优化,为客户提供云原生应用。通过最大程度地分离非业务代码,业务应用不再受非功能性问题的影响,同时具备轻量化、灵活性和高度自动化的优点。简而言之,新的云原生应用能够充分发挥云计算的弹性,全面提高开发和运维效率,降低成本。
例如,科杰大数据为金融行业客户银华基金提供了从传统Oracle数据库向大数据平台迁移的服务,实现了“敏稳双态”的云原生数据架构。这使得数据处理速度从小时级别提升至分钟级别,数据服务响应时间从秒或分钟级别缩短到毫秒级别。数据计算量从原来的千万级提升到数十亿级,而数据工作在平台上得以统一协调,开发效率显著提高。
科杰大数据认为,大数据软件只是基础,指导客户正确运用大数据才是数据服务的核心。为此,科杰大数据在新产品架构中融入了低代码生态系统,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多种部署方式,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在低代码的核心层,产品迭代主要涉及各种引擎、数据库中间件,以及DevOps和监控安全服务。通过采用更加灵活的微服务架构,低代码可以更好地实现二次开发和应用扩展,满足跨行业、跨部门的通用性需求。对于已经拥有大数据基础软件的企业,新的业务模块可以直接从云端调用,实现平滑升级。
科杰大数据的产品线涵盖KeenBDP大数据开发管理平台、KeenAsset数据资产目录、KeenStream实时计算平台、KeenDaaS数据服务平台、KeenDsync数据同步系统和KeenDSP数据科学平台等。这些产品确保了大数据基础软件的落地性,并已在金融、零售、汽车、消费品制造、政府、互联网、教育、通信和物流等多个行业成功应用,年销售额接近亿元。
目前,“科杰大数据”提供了一站式全链路可视化部署方案,对于具有复杂业务流程、上千节点的新客户,只需要两周左右的部署周期。低代码和云原生技术显著缩短了企业数据管理、数据清洗和二次开发的时间。
对于传统大型企业集团,它们需要集中化的数据管理能力、多组织协同的数据共享与开发方式以及面向不同业务单元和分公司的数据开放赋能体系。“科杰大数据”提供了符合信创国产化标准的公有大数据基础软件,帮助企业快速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而对于轻业务、互联网化的企业,其业务支撑系统则通过SaaS云数仓的公有云产品提供服务,使数据能够快速迁移、灵活开发和快速应用。
2019年被认为是数字中台发展的元年。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这一领域也开始面临诸多质疑,如中台碎片化、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部署效率低下、成功率低以及企业自研趋势等。
对此,“科杰大数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台是一个概念,数据才是核心。在实践中,只有数据中台真正具有实际需求。例如,在涉及中台的招标项目中,超过95%都是数据中台。
资源浪费和部署成功率低的问题源于对企业需求的理解不足。大数据服务并非万能,它需要正确的指导和方法论。服务商提供的不仅是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持续提高的能力,这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
对于信息基础设施规范的企业,自主研发是一种可行的路径,但这需要承担试错的成本。在国内,许多企业的数据管理仍处于粗放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此外,随着知识产权的不断完善,该领域存在较大的专利壁垒。
成立于2019年的科杰大数据,在2020年6月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在同一赛道上的竞争对手还包括数澜科技、云徙科技、袋鼠云和智领云等。对于市场竞争,“科杰大数据”表示,客户认为其产品是有灵魂的,这主要归功于对客户底层数据的深入挖掘和流程再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