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技术、筑平台,浪潮存储如何持续破局?
作者头像
  • 周鸿祎的铁杆粉丝
  • 2021-11-02 07:34:38 0

过去人们常说,数据存储市场竞争已趋于饱和。然而,在看似稳定的市场格局中,浪潮存储近年来却异军突起,用亮眼的成绩证明了仍有破局的可能。今年上半年,浪潮存储的表现尤为出色:高端全闪存和分布式存储在SPC-1测试中连续夺冠,上半年的整体出货量跻身全球前五,其中分布式存储更是进入全球前三,中国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因此,浪潮信息总裁彭震在IDTC 2021浪潮存储数据科技峰会上自信地表示:“希望浪潮存储未来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这不仅是对浪潮存储业务的期望,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鞭策。浪潮存储希望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随着浪潮存储新一代G6存储平台的发布,浪潮存储产品线总经理李辉明确表示,未来的核心战略是坚持技术创新和“存储即平台”的理念,加大新存储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存储即平台”的发展。

深耕技术,G6四大特性提升产品力

回溯至2019年3月,浪潮存储发布了全新的G5存储产品,这是在“云存智用,运筹新数据”战略指导下打造的新一代存储产品,旨在满足不断变化的新数据需求。从G5开始,浪潮存储开始聚焦极简架构、极致性能等七大能力的打造。

如今,全新一代G6存储平台正式亮相,标志着浪潮存储产品力的再次提升。G6集中式存储平台拥有HF5000 G6、HF6000 G6、HF8000 G6、HF18000 G6四个型号,满足各种需求。HF18000 G6的测试性能达到了3000万IOPS。G6分布式存储平台提供AS13000G6通用型、性能型、通用容量型、高密容量型四种节点类型,同一平台、相同架构支持四种不同节点,支持四种不同的协议,管理和运维进一步简化。

李辉认为,数据已成为企业在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用户希望数据基础设施能够做到永远在线、数据永不丢失、性能永无止境、容量永远充足。为此,G6平台着力帮助用户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数据基础设施。

G6存储平台在七大极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效率。例如,G6从部件、器件、整机系统、核心软件、管理软件、解决方案六个层面构建起领先的可靠性,确保业务连续性。通过双活和三数据中心技术,实现站点间RPO(故障恢复点目标)达到0、RTO(恢复时间目标)接近于0。此外,基于iCAP空间管理技术,能将闪存盘寿命提升100%,实现5:1字节级数据精简,95%空间可用,一池多协议访问,进一步体现了经济性优势。

G6平台还拥有全新的“iTurbo 2.0智能加速引擎”,通过智能IO感知、智能快路径、智能资源调度、智能数据组织等技术优化,实现千万级IO均衡落盘,达到业界最低时延,将存储系统性能发挥到极致。

相比于上一代G5存储平台,G6在软硬件方面都有显著提升。硬件方面,G6分布式存储平台将全面采用浪潮自研SSD产品,优化控制器到介质之间的互操作,还将持续完善对XPU等多元算力的支持。软件层面,G6存储平台完成了各种软件功能的升级,并在算法、协议层面进行了大幅优化。

存储即平台,释放数据活力

数据存储作为数据基础设施的核心,已经成为企业与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基石,需要具备全面的能力去支撑数据中心和满足用户在数字化时代的新需求。存储平台化有利于存储产品兼容并蓄,构建全面的能力,并针对不同场景进行快速迭代和响应,从而真正发挥数据基础设施的价值,释放数据活力。

平台化是数据存储未来的重要趋势。浪潮正在逐步构建四种平台产品:集中式平台、分布式平台、备份平台和归档平台,甚至未来还会推出面向特定场景的平台化产品。

构建存储平台并非易事,它考验着厂商的关键技术理解力、软硬件研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需要循序渐进、不断迭代。从G2到G5再到G6,浪潮存储两年一个产品版本的迭代速度,正是得益于其“存储即平台”战略的贯彻始终。

G6存储平台显示,浪潮存储平台战略正向两大方向演进:横向互联互通和纵向广泛兼容。横向互联互通即在G6平台上不同产品之间保证数据自由流动,通过一池多协议访问,实现文件、块、对象、大数据不同协议间的数据流动。纵向兼容则向上兼容各种应用管理平台,对下兼容多元算力、多元介质以及多元的服务器、异构加速等模块。

浪潮存储首席架构师孙斌介绍,浪潮存储研发团队在平台构建中采用了模块化思路,通过解耦的方式,让许多算法和组件最大程度复用,加快产品研发和创新速度。这不仅让不同产品复用一些核心功能和算法,还可以实现端到端的优化,使产品管理、数据流动变得更加容易。

“多元化、巨量化和平台化是数据基础设施的三大挑战,存储平台化是数据基础设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李辉表示,“另外,平台一定是群体,而不是个体。”

因此,浪潮存储深刻认识到新数据时代,智慧应用场景爆发,让数据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层级关系复杂化。要想让“存储即平台”战略更好地落地,必须联合各类合作伙伴、用户一起以“业务场景”为导向,通过打造场景共同体来解决新数据带来的各种挑战。

李辉透露,浪潮存储将持续拓展场景共同体生态,未来将纳入更多科研机构的力量,并加速布局浪潮存储专家服务体系,践行研发即服务理念,为用户核心应用场景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撑。

“存储即平台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李辉总结道。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周鸿祎的铁杆粉丝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浪潮存储持续如何平台技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