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14年,大数据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标志着大数据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2020年,“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完善大数据标准体系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2014年起,大数据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涉及数据开放共享、数据流通与交易以及利用大数据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大数据产业发展。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在大数据领域推出了多项政策措施。
以浙江省为例,2021年6月发布的《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浙江省计划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大数据产业将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发展数据清洗、脱敏、挖掘分析、可视化等服务,并拓展社会信用、舆情监管、金融风险评估等领域。此外,浙江省还致力于探索数据价值评估、数据交易、数据确权和追溯等服务。
江苏省也在2021年9月发布了《江苏省“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江苏省大数据核心业务收入将突破2500亿元,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领先的先进算力支撑区、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先导区、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区和大数据融合应用示范区。
“十四五”期间,各省市纷纷加大了对大数据产业的布局力度,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例如:
大数据已成为全球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大数据技术将在各个领域持续深化应用,大数据行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以上内容提供了关于中国各省市大数据政策和发展目标的概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大数据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