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虽然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仍需关注一些脱贫群众的基础发展仍然较为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够强的问题。一旦遭遇重大疾病、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这些家庭有可能重新陷入贫困。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并帮助这些存在返贫风险的家庭,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记者前往江西省新余市和河北省巨鹿县进行采访,了解当地的防返贫机制。
在新余市,记者遇到了一位单亲母亲彭女士。她的儿子在2017年被诊断出患有癫痫,这给彭女士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儿子病情的发展,每月的医药费用不断增加,而彭女士的收入却无法覆盖这些开支。为了筹措手术费用,她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款。尽管手术最终取得了成功,但高额的债务和持续的治疗费用依然困扰着这个家庭。
2021年5月,新余市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系统接收到医保部门推送的预警信息,提示彭女士儿子的自付医疗费用过高。经过核实,彭女士确实面临着返贫的风险。当地相关部门迅速采取行动,为彭女士母子提供了包括防贫保险、慢性病报销和教育补助在内的多项援助,总计金额达14000多元。如今,彭女士儿子的病情趋于稳定,每月用药开销也降至1000元左右,家庭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新余市防返贫监测和帮扶系统自上线以来,共触发预警信息35316条,主要来自医保、卫健、教育、残联、低保、农业等11个行业部门的公共服务数据。此外,还有259条预警信息来自农户自主申报。当地政府部门通过这一系统能够及时掌握农户的收支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情况,从而实现对返贫风险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同样,在河北省巨鹿县,防返贫机制早在2018年就开始探索实施。巨鹿县将全县划分为更细致的网格,并设立专职网格员负责预警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巨鹿县王虎寨镇的宋倩辉在2018年因脑部手术成为防返贫动态监测对象之一。经过核查和授权,宋倩辉的家庭经济状况符合救助条件。防贫中心将信息推送给审计局进行数据比对,并最终启动防返贫补充保险,按一定比例对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进行了救助。经过帮扶,宋倩辉的自付医疗费用降至2.3万元,并得到了持续跟踪服务。
国家乡村振兴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侯永健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健全大数据监测平台,强化数据共享共用,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为核心,不断拓展各类数据信息来源,健全数据乡村治理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必须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并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才能实现早干预早帮扶。新余和巨鹿两地通过跨部门数据合作,建立起了有效的预警监测帮扶系统,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和动态监测,结合传统摸排走访采集信息,及时发现返贫的苗头,从而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