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6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每一年的高考都备受瞩目,而今年也不例外。你是否还记得当年高考时的天气?是酷热难耐的高温天,倾盆而下的大雨天,还是舒适宜人的凉爽天?中国天气网梳理了近20年来高考期间的全国天气情况,看看哪些地方降雨最多,哪些地方最为炎热。
1977年冬天,关闭了11年的高考大门重新开启。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也是一代人的命运转折点。1978年,高考时间改为7月20日。从1979年开始,高考时间固定在每年的7月7日至9日。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发现7月的高温、雨水和闷热对考生、监考人员和家长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2003年,高考时间正式改为6月。这一变化不仅因为“678”谐音“录取吧”,更重要的是天气因素。6月的气温相对较低,台风和洪水的发生概率也较小,对考生更为有利。因此,高考从7月改至6月,一直延续至今,只有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延期至7月。
尽管6月的极端天气比7月少,但仍需警惕。6月,江南和华南地区的雨水增多,持续时间较长,还会有雷雨出现。此外,台风活动逐渐增多,沿海地区也会受到降雨影响。同时,全国各地气温迅速上升,高温天气频发。
中国天气网统计了2003年至2021年19年间高考期间的平均降水量,结果显示,高考期间雨水最多的地区集中在南方,特别是华南地区。此时正值当地的龙舟水期,大量暖湿空气从海面输送而来,遇到冷空气会引发大范围的强降雨。广东、广西、福建和贵州等地都是高考遇雨较多的地区。
例如,2006年6月6日和7日,福建建瓯连续两天遭遇大暴雨,导致全市80%的城区被淹,多个考点也被水淹没。最终,高考推迟到6月13日和14日举行。这是全国首次因自然灾害大规模启用备用卷高考。
相比之下,北方地区在6月遭遇暴雨的概率较低,但东北冷涡活跃时,东北和华北地区午后常有骤雨,雨量多为小到中雨。
中国天气网统计了2003年以来省会级大城市高考期间出现降雨的天数,广州、南宁和成都并列第一,三地高考遇雨的概率超过66%。紧随其后的是贵阳、重庆、南昌、西宁、昆明、福州和海口,高考遇雨概率在50%-60%之间。这些地区的考生对“高考总下雨”的话题最有发言权。
你是否还记得考试前吃过的冰镇西瓜和绿豆汤?是否记得高考那天,父母在考场外烈日下殷切的目光?除了雨水,很多人的高考记忆与高温和炎热紧密相连。
中国天气网统计了2003年至2021年间6月7日至9日全国的高温日数,结果显示,高温最多的地方分布在三片区域:新疆南疆盆地、华北和黄淮地区的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等部分地区,以及南方的云南、广西和海南等部分地区。19年来,这些地方高考期间遭遇高温的日数都在10天以上,局部地区甚至超过20天。在江南和华南地区,虽然高温日数不是最多,但由于湿度较大,即使气温只有30多摄氏度,也感觉闷热难耐。
从省会级大城市来看,高考期间遭遇高温最多的是海口,概率达到39%。其次是北方的郑州、石家庄、济南、西安、天津和北京。南方的重庆、长沙、合肥和南京等传统“火炉”城市尚未达到高峰。
2011年,郑州的考生一定对当时的天气记忆犹新。当年高考首日,郑州气温达到40.5℃,次日攀升至42.5℃,如此高温在当地极为罕见,令高考如同“高烤”。
无论面对高温还是暴雨,高考对于每个真正努力过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经历。每一个挥汗如雨、乘风波浪的日子都将成为青春中最闪亮的一页。中国天气网祝愿所有即将走进高考考场的同学们,付出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经历风雨后终能见到彩虹。
(策划:冯玮 数据支持:王伟跃 设计:陈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