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处于“数据大爆炸”的时代,全球数据量迅速增长,对存储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6月15日,深圳市泛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联信息”)在新一代存储产品发布会上,公司总经理经宁指出,全球存储系统正迎来新一轮变革,从“大数据”迈向“快数据”。
经宁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实时数据量为16Z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19.6%,预计到2025年,实时数据量将增至51ZB,占比将上升至29%。这意味着需要快速处理的数据比例在快速增长。
经宁还提到,全球存储行业已经经历了三次变革,未来围绕新技术和新需求,存储系统的变革有很大概率会发生,第四次变革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疫情以来,线上办公和在线教育需求大幅增加,加上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全球数据总量的增长。据IDC预测,从2018年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从33ZB增长到175ZB,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9%。
随着数据量的激增,存储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泛联信息董事长韩凌认为,存储行业面临三大变化:环境变化、业态变化和技术变化。
首先,环境变化体现在“国产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其次,新业态催生了“快数据”的需求。韩凌指出,云计算、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对IT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体现在数据规模上。
数据规模不断增大,十年前的T级数据对我们来说已经很大,现在几十T甚至上百T的数据非常普遍。此外,数据的结构和类型更加多样化,不仅限于桌面和移动设备,而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最后,快数据要求数据能够更快地进入计算系统,未来的T级数据可能在10微秒内就能进入计算系统。
如何应对“快数据”带来的挑战?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的存储器主要包括NAND Flash和DRAM两种。NAND Flash是一种闪存,可以长期保存数据;而DRAM是一种内存,速度快但断电后会丢失数据。
以“8+256GB”的手机为例,“8”代表内存容量,“256”代表外存容量。内存就像一条快速通道,可以迅速传输数据给CPU,而外存则像一个大型仓库,用于存储大量数据。然而,现有的内存和外存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特别是NAND Flash和DRAM。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快数据”需求,市场上需要其他技术来加速数据处理。
持久性内存(Persistent Memory,简称PM)是其中一种解决方案,它结合了内存和外存的优点,既能长期保存数据,又能提供高速传输。PM已经进入市场,成为解决“快数据”需求的重要力量。6月15日,泛联信息推出了分布式全闪存存储UbiPower 18000和分布式海量存储UbiScale 12000两款创新产品。
全球数据量的激增,以及对快速处理数据能力的需求,促使存储行业迎来新的变革。经宁认为,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将共同推动存储系统的变革,存储行业或将迎来第四次变革。
然而,深圳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会会长赵春雷指出,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人才短缺。相比于应届毕业生,大数据相关企业更需要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但如何获取这些人才仍然是个难题。
对于PM这样的新兴领域,人才短缺可能会成为其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以上内容改编自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