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面气旋的影响,江苏多个地区在7月20日遭遇了强烈的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甚至遭遇了龙卷风的侵袭。龙卷风作为一种小规模且生命周期短暂的天气现象,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常常让人们措手不及。那么,龙卷风的发生是否有规律可循呢?中国天气网通过对气象大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我国龙卷风的高发时间和高发区域。
龙卷风破坏力巨大,最高级别能摧毁坚固建筑
龙卷风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强对流天气现象,通常在极端不稳定的大气条件下形成,中心风速可达50-150米/秒,直径一般在几米到数百米之间。龙卷风生成和消散速度很快,常伴随雷暴、冰雹和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破坏力极强。按照藤田级数分类,龙卷风分为六个等级,从EF0到EF5,其中EF5是最高等级。
EF2级及以上的龙卷风被称为强龙卷,EF2级龙卷风即可造成显著破坏,如连根拔起树木;EF3级龙卷风则会带来严重的破坏,甚至可以把火车掀翻;EF4级龙卷风的破坏力更为惊人,能够摧毁良好的砖木结构和框架结构的住宅;而EF5级龙卷风则会产生毁灭性的破坏,连钢筋混凝土建筑也无法幸免,汽车也可能被卷走。
我国大部分地区曾遭遇龙卷风,江苏和广东最为常见
龙卷风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如北美、欧洲、俄罗斯、中国、日本及澳大利亚等地,其中美国的龙卷风数量最多,平均每年记录到的龙卷风数量约为1141个(2000年至2020年平均),被誉为“龙卷风之国”。
在中国,龙卷风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1991年至202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有38次龙卷风,江苏和广东是龙卷风发生频率最高的省份,年均分别达到4.8次和4.3次,其次是湖北和安徽,年均均为2次。
我国龙卷风高发期在春夏,尤其以7月为甚
春季和夏季是我国龙卷风的高发季节,4月至8月间龙卷风的数量占全年总数的92%,其中7月是龙卷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约占全年总数的30%。从EF2级及以上的强龙卷风发生时间来看,7月也是最频繁的月份。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1961年至2010年间,我国共发生了165次EF2级及以上的强龙卷风,主要集中在4月至8月期间,其中7月的数量最多,约占全年总数的28%。不同地区的龙卷风高发月份略有差异,华南地区多发于4月至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在4月和7月,华北地区则在6月至7月,东北地区主要在6月至8月,西南地区主要在7月至8月,西北地区则以7月为主。
强龙卷风多发于午后,傍晚前后最为集中
除了季节上的差异,强龙卷风一天内的发生时间也有一定规律。它们通常在午后出现,这主要是因为经过白天太阳辐射后,大气层结变得不稳定,从而容易引发强对流天气,促进龙卷风的形成和增强。
据统计,1961年至2010年间,12时至20时发生的强龙卷风占所有记录中的70%,这一时间段之所以高发,是因为白天太阳辐射使得大气层变得不稳定,为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此外,凌晨时分也常有强龙卷风出现,据统计有10次,而上午时段则较少,尤其是在10时至12时几乎未发生。
我国年均发生38次龙卷风,2005年最多达75次
从年际变化来看,龙卷风的发生频率也存在周期性波动。1991年至202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有38次龙卷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是龙卷风发生的高峰期,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及2006年至2020年间则相对较少。其中,2005年龙卷风数量最多,达到75次,而2020年则最少,仅有13次。
如何应对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剧烈的强对流天气,虽然其影响范围较小,但破坏力极大。面对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如果在室内,务必远离门窗和外墙,尽量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并抱头蹲下。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是最安全的避难场所;
其次,在电杆倒塌或房屋坍塌的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触电或引发火灾;
再次,如果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寻找低洼地带趴下,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和广告牌等危险物体,避免被砸伤或触电;
最后,如果在行驶途中遇到龙卷风,应尽快驶离龙卷风路径,或立即离开车辆,到低洼地带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