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奔私"大潮又来了?大数据解密3100位公募基金经理动向!明星离任对产品影响几何?
作者头像
  • 张宇
  • 2022-09-26 21:23:03 13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自创立以来已经走过25个年头,伴随着基金规模的稳步增长和一系列新规定的出台,基金经理队伍也在不断变化。今年,公募基金经理的离职现象依然频繁,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如中欧周应波、兴全董承非、华安崔莹、易方达林森等纷纷转投私募领域。回顾过去,2007年、2009-2010年以及2014-2015年曾出现过三次基金经理大规模离职潮,这几次高峰往往与股市的繁荣期重合。

基金经理的离职会对基金的收益和规模产生何种影响?天相投顾的一项数据分析揭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截至2021年底,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累计有4857位基金经理,其中2002年至2021年期间,基金经理的年均增长率为19%,累计在职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1%。特别是2017年至2021年,每年平均新增在职人数达到275人,远高于2002年至2006年的年均新增57人,显示出近年来基金经理数量的快速增长。

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多的认同感和信心,这推动了行业内人才的迅速增加。截至2022年8月17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共有3125位在职基金经理,管理着超过16000只基金产品,总管理规模已超过26万亿元人民币。

为了规范基金经理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支付,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近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减少基金经理的频繁流动,从而提高行业的稳定性。

每位基金经理平均管理超过6只基金产品。通过对3125位基金经理的性别、学历、任职情况、管理产品情况及离职情况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性别上看,目前市场上的基金经理中男性占多数,男女比例约为3:1。从学历上看,硕士学历的基金经理占大多数,约为86%,其次是博士学历,约占10%。

从管理产品数量来看,超过一半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数量在5只(含)以下,而管理20只以上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较少,只有53位,约占2%。管理产品最多的是易方达基金的杨康,他管理了46只基金。

从管理规模来看,39%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在5-50亿元之间,这是占比最高的群体。此外,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下、100-300亿元、50-100亿元的基金经理也较多,分别占总数的28%、16%、13%。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的基金经理只有143位,约占4%。

从基金经理对单只基金的平均管理年限来看,31%的基金经理平均管理年限在1年以下,64%的基金经理平均管理年限在1-5年之间。只有1%的基金经理平均管理年限超过10年,其中单只产品管理年限最长的是长城基金的杨建华,他管理长城久泰沪深3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超过18年。

基金经理的离职对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影响更为显著。在2015年和2021年这样的牛市行情中,新增基金经理人数显著多于离职人数。2015年新增436位基金经理,比2014年增加了75%;2021年新增643位基金经理,比2020年增加了41%。

天相投顾统计发现,2017年至2021年期间,共有2287人次的基金经理离职。管理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离职情况最为常见,每年占总离职人数的45%左右,而管理海外投资基金、FOF和商品基金的基金经理离职情况较少,每年占总离职人数的5%以下。

通过对超过17000次基金经理离职的研究,可以发现基金经理的变动对不同类型的基金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相较于偏债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在收益率和规模方面都受到更大的影响。偏股型基金的整体业绩波动范围在-20%至+20%之间,极端情况下甚至达到了-100%至+60%。偏债型基金的业绩波动相对较小,整体波动区间在-4%至+4%之间,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从产品规模变动来看,偏股型基金的规模变动更为剧烈,一些基金的规模变动幅度可达-400亿元至+300亿元。总体而言,主动管理型基金在基金经理变动后的表现更为敏感,且更容易出现规模缩水的情况。

天相投顾建议,基金管理公司应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优化人才配置,以提高基金经理的稳定性,为投资者带来更稳定的回报。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张宇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离任大潮动向解密几何amp经理影响基金明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