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让防疫大数据更精确,减少群众焦虑
作者头像
  • 石正川
  • 2022-12-14 08:37:00 13

市民陈先生乘坐地铁从市区前往火车站转乘另一班地铁,此时他的手机软件提示:“返X回X不满5天”。这一信息让他感到困惑:仅仅路过火车站,防疫大数据为何会有这样的判断?根据相关规定,“不满5天”的人员在外出时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这一错误判断无疑给陈先生带来了不少焦虑。

这种大数据的误判是可以申诉的,但申诉过程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不禁让人思考,这种情况是否只是一个孤立案例?纠正起来是否方便?

毋庸置疑,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显著。如果没有大数据的支持,城市的防疫工作将面临诸多挑战。目前,许多防疫政策都依赖大数据分析,从划定疫情风险区域到对个人的管控要求,大数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大数据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行动。

然而,大数据也有可能出错,甚至误判。尽管总体出错的概率很低,但一旦影响到某个具体的人,那就是百分之百的问题。

要迅速纠正这些错误,关键是建立有效的申诉和处理机制。据报道,一些地方的大数据管理部门的电话难以接通,相关的应用程序、小程序和公众号等平台对老年人用户也不够友好。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响应投诉,并迅速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纠正大数据的误判。

快速纠错的关键在于工作人员的高效处理和热情服务。如果能重视每一个个体的情况并及时解决,就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焦虑情绪。

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利用大数据实现“早发现、早处置”已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大数据的主动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

大数据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防控效率,还能减少疫情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关键在于如何“用好”大数据,准确研判,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希望这样的误判不再发生。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石正川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防疫焦虑精确群众减少马上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