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算计”熟客讨人嫌
作者头像
  • 陶晓庆
  • 2024-01-29 08:21:15 7

大数据定价差异引起争议

最近,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在某平台购票的经历,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位网友用三个不同的账号购买同一航班同一舱位的机票,价格却各不相同,最高差价达900多元。对此,该平台回应称,可能是代理商投放价格错误或账号领取了大额优惠券所致。(据1月25日《法治日报》报道)

然而,这样的解释难以让消费者信服。进一步调查发现,在某App上,用两个账号查询同一酒店同一房型,黄金会员账号的价格竟然比普通会员贵211元,而两者均未使用任何优惠券。平台对此的解释是,新注册用户会有一些优惠。但是,费用清单中只列出了总价,没有显示折扣细节,因此所谓的“优惠”并不透明,这对消费者和商家都没有好处。

这种现象并非新鲜事。很多消费者因为不明原因而更换账号或使用不同型号的手机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目前,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平台承认自己存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他们只是将其归结为针对不同用户的差异化营销策略。这种说法的主要原因是“大数据杀熟”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义,使得消费者在面对不平等对待时难以分辨和举证,维权过程十分艰难。

不过,困难并不意味着无法解决。相关部门应明确监管职责,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检测“大数据杀熟”行为,从而提高执法效率和力度。随着春节的到来,消费需求将迎来高峰,平台必须重视消费者的诉求,避免算法歧视,确保消费公平。这样,才能让那些长期信任平台、拥有高级会员身份的消费者不再成为大数据比对下的受害者。(皇甫思逸)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陶晓庆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讨人嫌熟客算计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