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家口市紧抓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东数西算”工程带来的机遇,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将大数据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之一,致力于打造京津冀“算力之都”。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提升绿色数据存储能力,张家口市正加速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进程,努力建立一个绿色且具有创新性的算力产业生态圈。
自2012年6月引进云计算项目以来,张家口市的大数据产业已走过11年的历程。总结其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算力规模领先:目前,全市已建成27个数据中心,其中5个智算中心,运营中的服务器数量达到153万台,算力规模为7000P。预计到2025年,机柜总量将达到70万架,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超过65%,算力规模将增至15000P。张北云计算基地和怀来大数据中心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阿里张北云计算庙滩、腾讯怀来东园云等6个数据中心被评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产业链条完整:张家口市积极推进数字服务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及价值链的深度融合。目前,注册的大数据企业已达122家,涵盖了装备制造、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宝德数坝、英维克等装备制造企业的投产,以及软通动力、竞业达等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企业的落地,使得大数据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基础设施优势显著:张家口市开通了从北京直达重点产业园区的光纤通信通道,三大运营商均具备800G以上的直连北京能力。此外,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建成,使张家口市跻身于千兆城市的行列,并被列为全国40个未来网络核心节点城市之一。同时,5G网络基站实现了重点区域的全覆盖。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022万千瓦,为大数据企业提供充足的绿色电力。
产业布局初步成型:张家口市紧扣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前瞻布局数字服务产业基地,将其与怀来、张北、宣化三个数据中心集群有效结合,逐步形成了以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和张北云计算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如今,张家口市已成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八大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并被认定为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
应用场景广泛拓展:通过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开发多种应用场景,提升了数据资源在政府管理、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教育、文化体育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水平。5G、工业APP、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深化,建成了两个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成立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创新中心,上云企业数量达到了3025家。与此同时,数字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推出了包括“智游张家口”、“乐动全体育”在内的11个智慧平台,注册用户超过350万人。
张家口市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主要举措包括:
把握方向: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大数据产业作为张家口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积极推动全产业链的发展。全市统筹规划,同步推进政策支持、规划编制、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工作,促使大数据产业迅速壮大。
顶层设计:编制了《中国数坝·张家口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和《张家口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文件,构建了一个科学、前瞻、系统的顶层设计体系,明确了打造京津冀算力枢纽核心区、京津冀数产协作示范区、全国数字服务产业集聚区和全国绿色低碳创新样板区的目标。
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共同担任组长的数字张家口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多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资源调配和协调联动机制。同时,积极争取北京市的支持,将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纳入京张合作建设项目,北京也将数据中心的需求转移到张北。河北省和张家口市还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要素保障:张家口市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制定了《张家口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21个政策文件,确保大数据产业项目的顺利推进。此外,还开放了包括生态环境、智慧交通、城市治理、教育教学等领域在内的40项大数据应用场景,并建立了高效的政企沟通机制,确保企业诉求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战略定力:张家口市委、市政府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他们制定了具体化、标准化、责任化和时限化的方案,朝着打造京津冀“算力之都”的目标稳步迈进。当前,数字服务产业基地项目的启动,进一步扩展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空间。
为了更好地发挥现有优势,巩固成功经验,张家口市应继续坚持创新驱动、项目支撑和集群发展模式,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形成新的生产力。
巩固数据集群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中心规模集聚效应,加快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构建多层次的算力供给体系,打通与京津地区的算力经济走廊,努力打造京津冀“算力之都”。
延伸产业链条:以数据中心的新建、替换和定制化需求为导向,发展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数据采集设备、服务器等核心设备制造业,吸引配套设备制造企业入驻,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装备制造基地。
引入数字服务业态:加快推进数字服务产业基地的建设,优化空间规划布局,积极对接京津冀的算力和数字服务需求,制定京张合作招商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引进职业教育、智能算力和数字服务等企业,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建设一座产城教融合的数字服务产业新城。
加快数字赋能:全面推进工业、农业和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索推广大数据与绿色电力相结合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开发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服务和平台搭建等方式,推动大数据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