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G正式商用以来,关于“运营商为节省电力,夜间关闭5G基站”的报道屡见不鲜。面对5G的高能耗需求,节能减排显得尤为重要,但过度削减服务以节约电费的做法显然不可取。爱立信新推出的基于Ericsson Silicon的潮汐功放技术,旨在实现“鱼和熊掌兼得”。此技术在典型业务负载下,能够使射频单元功耗降低约20%,整体基站功耗减少约15%,并在非关机运行周期内高效节电,不影响5G用户体验。
5G时代的节能减排是通信行业面临的重要议题。随着网络升级和业务演进,运营商的碳排放量持续增长,5G海量基站的部署更是增加了巨大的电费压力,对运营商的利润构成威胁,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挑战。爱立信东北亚区网络产品线部门总监吴日平指出,每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都伴随着能耗的增加,如果不寻求突破,5G网络的能耗可能会超过4G。
当前的节能策略多侧重于“关机”模式,如符号关断、通道关断等,能在空闲时段有效降低能耗。然而,爱立信的潮汐功放技术另辟蹊径,不仅在非关机状态下实现了节能,而且在业务运行期间,通过动态调整功率放大器(PA)电压,提高了PA的效率。在典型业务负载下,这一技术可使射频单元功耗降低约20%,整体基站功耗减少约15%。
潮汐功放技术通过机器学习预测业务负载变化,自动调整PA电压,确保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功耗的动态优化。这不仅需要强大的硅芯算力支持,还需要高精度的人工智能模型来准确预测话务量,从而在非关机状态下实现节能。
作为全球首发,潮汐功放技术在中国市场亮相,凸显了爱立信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吴日平强调,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对可持续发展和打破能耗曲线的需求强烈,因此选择在此发布新技术。爱立信致力于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赋能者、5G技术创新的推动者以及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共建者,以产品技术创新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