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中国光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 - 硅光技术研讨会”上,赵文玉副所长强调,随着算力时代的到来,超大带宽、低时延、灵活连接、低成本能耗的需求激增,为硅光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硅光技术在通信和计算领域的应用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数据中心作为算力时代的基础设施,其高速光连接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底层光器件向集成化、低成本、低能耗的方向演进,构建了算力承载的全光底座。赵文玉指出,全球算力规模持续增长,对超高速和高能效计算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面对挑战,探索多元创新成为支撑绿色算力升级的关键策略。
数据中心互联(DCI)市场规模稳定增长,400G应用正逐步提升,迈向大规模部署,而800G应用也已启动。在此背景下,数据中心高速光连接促进了底层光器件的集成化发展。据分析,三大驱动因素——AI与机器学习工作量增加、混合集成支持chiplet集成、EPDA软件的推动——共同促成了硅光技术在数据中心应用的加速发展。
CPO技术正朝着更高集成度演进,硅光方案成为主流选择。光引擎设计围绕在交换芯片周围,集成了电芯片(TIA、Driver等)与光芯片(光探测器、调制器等),目标是实现完全的单片集成。相较于传统的分立封装架构,硅光集成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大容量小型化的光引擎设计需求,提供更高的性能与更低的成本。
硅光技术在解决相干模块尺寸与成本问题上展现出显著优势。相干调制与合分波器件的高度集成化减少了分立元件的数量,采用非气密BGA接口,实现了封装尺寸的小型化与成本的降低。预计硅光相干技术将在400G时代广泛应用,如ZR/ZR+标准,并有望进一步下沉至2-10km的应用场景。
互连技术在数据中心成本和功耗控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集成硅光I/O技术提供了巨大驱动力。在光计算领域,硅光技术以其高带宽、低能耗的优势,成为实现高效信息处理的关键。此外,硅光量子计算正成为实现量子计算的前沿路径,尽管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光量子态制备、操控与探测技术方面取得了进展。
赵文玉强调,硅光技术在经典计算和量子计算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生态的完善,硅光技术有望在数据中心、光计算和量子计算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行业实现性能与成本优势的双重提升,并在特定领域内实现杀手级应用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