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阐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在推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及其实施策略。
王志刚指出,二十大首次对科技、教育、人才进行专章部署,凸显了在资源配置、支撑动力方面的创新思路——即通过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作用,形成“1+1+1>3”的效应,共同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
他认为,没有教育、科技、人才的强国,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不仅体现了对现代化强国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也反映了现代化强国对教育、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具有基础性、深远影响和关键性作用。
过去,教育、科技、人才在推动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二十大对这三项工作的部署旨在持续发挥它们的作用,实现一体化协同,形成合力。教育被视为基础,科技被视作关键,人才则被认为是根本,三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围绕现代化建设和强国目标开展工作。
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一体推进,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目标应统筹部署。这些战略和目标的制定,旨在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在实际操作中,科技部计划与各部门、地方政府紧密合作,确保战略部署的协调统一,相关政策形成配套,集中力量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大局,检验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的效果。
王志刚表示,科技领域落实上述战略的关键在于围绕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开展工作。首先,需要在科技规划中充分考虑教育和人才的需求,确保目标与现代化强国建设相一致。其次,强调科教协同和人才工作的整体规划,确保三者之间的有效协同。特别重视科技人员的培养,目标是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水平科技队伍,引领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通过提升人才实力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国家强盛。
请注意,本文内容主要基于公开信息和描述性语言构建,旨在提供一个概念性的框架。对于具体事实或数据的引用,请查阅官方来源或直接参考原版报道以获取准确信息。本文内容仅供一般性阅读和理解,不应视为专业建议或特定情境下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