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加快促进数实深度融合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头像
  • 崔爱华
  • 2023-03-07 00:00:00 3052

数字经济与工业融合:聚焦工业数字化转型与数据制度构建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数字经济的规模扩张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本年度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聚焦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度融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被明确提出。余晓晖认为,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在于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已广泛融入国民经济的各个大类,进入规模发展阶段,不仅在传统工业体系变革、技术产业升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而且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为了确保工业互联网在更广泛的领域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余晓晖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大规模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 行业应用深化:在制造业各领域深入推广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逐步向矿山、能源、医疗、交通、物流等行业扩展,通过应用驱动发展。
  • 技术瓶颈突破:集中力量解决制约规模化应用的技术难题,加快平台、标识解析在重点产业链上的普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 政策支持整合:将工业互联网融入国家的重大战略、工程和科研项目中,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科技等政策,形成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中央深改委第二十六次会议强调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布局。余晓晖指出,尽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为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提供了指导框架,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数据产权落地、数据交易互信不足等挑战。

为此,余晓晖建议:

  • 探索多层次数据产权:在多层级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中,探索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完善授权机制,通过建立三级数据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的活跃度。
  • 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探索利用技术手段确保数据流通协议的有效执行和维护,解决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安全与信任问题。

全球数字治理:新趋势与参与

全球数字治理正呈现出新的特征,包括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治理议题的快速演变、多利益相关方的协作成为治理新模式、以及数字治理话语权的集中趋势。中国作为数字经济的先行者,已形成了如《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数字治理的基本主张。然而,为进一步参与全球数字治理,余晓晖提出:

  • 加强全球数字治理工作统筹:强化政策协调与国际交流,形成统一的行动框架。
  • 贡献中国智慧:聚焦网络安全、数据跨境流动、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
  • 推动产业界参与: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规则构建,提升中国在全球数字治理中的影响力。
  • 人才培养与储备:加大对数字治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未来的全球数字治理工作做好人才储备。

结语

今年,数字经济与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

  • 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聚焦于工业互联网的深化应用,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数据产权落地:加快数据基础制度的实施,探索多元化的数据产权机制。
  • 全球数字治理参与:把握国际趋势,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在数字治理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旨在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数据要素价值的有效释放,以及在全球数字治理中占据有利地位。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崔爱华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信通政协委员中国高质量院长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促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