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了虚拟币“挖矿”治理专题视频会议,通报了整治进展并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会议指出,各地需严格执行虚拟币“挖矿”整治的相关部署,建立监测机制,清理整治本地区的挖矿活动,尤其是国有单位机房中的此类活动需要严格查处。
目前,国内在虚拟币交易及挖矿方面的整治已经基本完成,进入了常态化的监管阶段。各相关部门和地区都在持续进行相关工作。
自5月以来,我国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币圈生态的整治力度,规范和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以及内蒙古、四川等地,都采取了严厉措施打击虚拟币交易及挖矿活动,从整治清退、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9月24日,监管部门再次发布重磅通知。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强调要加强对虚拟币“挖矿”活动上下游全产业链的监管,防止其死灰复燃。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等十个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整治虚拟币炒作行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监管部门持续出手的原因在于防范局部系统性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虚拟币容易被用于洗钱、非法集资、逃税等犯罪行为,而“挖矿”活动则消耗大量能源,不符合国家的双碳战略。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9.24新规”出台后,各地纷纷展开深入检查,启动专项检查行动,常态化监测用电情况,确保挖矿设备被彻底拆除并搬离,杜绝“漏网之鱼”。据统计,自10月以来,浙江、江苏、内蒙古、东莞等地都披露了针对虚拟币“挖矿”活动的相关工作进展。
例如,浙江和江苏两地进行了全面排查,浙江发现省内77家单位的184个IP地址涉嫌利用公共资源从事挖矿行为,江苏发现参与挖矿的互联网IP地址总数为4502个,每天耗电量达26万度。内蒙古和东莞两地也披露了查处矿机的情况,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改委查获了10100台虚拟币“矿机”。东莞市发现有企业通过回收电脑及显卡业务实施虚拟币挖矿行为,共查获260多台挖矿设备。
此外,北京出台的《北京市进一步强化节能实施方案》中强调了对虚拟币“挖矿”活动的排查清退。此前,甘肃、河北也针对虚拟币“挖矿”和交易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行动,实行常态化监管。
从挖矿企业的角度来看,由于受到国内监管政策的影响,许多涉挖矿企业如比特大陆、星火矿池、蜜蜂矿池、轻松矿工、显卡矿机管理软件NBMINER等都停止了对大陆用户的服务或全面关停。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宋竟一表示,虚拟币“挖矿”活动消耗大量电力,且私接电路进行偷电“挖矿”涉嫌盗窃罪。此外,虚拟币“挖矿”的不可追溯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机会,导致大量资金流向虚拟币市场,各种与挖矿相关的犯罪行为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