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美图秀秀App 8.0版本上线,新增了“社区”模块。三个月后,美图宣布了转型社交的战略。然而,这次转型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了对于其战略规划和执行效果的质疑。
在考察了美图的社区后,我发现它与几年前的图片社区相比,几乎没有创新。随后,我又回顾了几家知名的图片社区,包括in、nice、足记、黄油相机和食色等,发现它们大多陷入了困境,难以维持增长。
内容的发展路径通常是从文字、图片、音频到视频。文字内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而视频内容,尤其是短视频,正逐渐取代文字的地位。不过,在文字和视频之外,图片和音频内容始终未能成为主流。
音频内容市场虽然繁荣,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产品并不多见,喜马拉雅和得到是少数例外。相比之下,图片内容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边缘状态。
Instagram成立于2010年,2012年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2017年其营收达到了68亿美元,估值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这一成功案例对国内创业者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国内图片社区大多模仿Instagram,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商业化路径,甚至名字都带有明显的Instagram痕迹。例如,in公司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但其财务状况并不理想。2017年,in公司的营收为7000万元,净亏损1.1亿元,营收增长率虽达89%,但用户增长率明显放缓。
nice作为Instagram的忠实学徒,主打潮流商品和品牌标签,虽然在商业化方面有所尝试,但并未取得显著突破。足记虽然一度因电影台词模板火爆,但很快陷入低谷。食色和黄油相机也曾凭借出色的滤镜和文字效果获得认可,但最终因商业化问题陷入困境。
要理解图片社区的问题,首先需要区分社区和社交的概念。社区的核心是内容,而非社交,吸引用户的是内容本身,而不是社交互动。尽管有些社区也会把社交功能做得很好,但这并不是社区的核心。
国内内容社区不乏成功案例,如小红书和知乎。小红书经过多次改版,已成为一个综合生活社区,而知乎则是知识社区的代表。此外,还有豆瓣、虎扑和马蜂窝等成功的内容社区,它们各有特色,但都在商业化方面取得了进展。
图片社区之所以未能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内容轻、信息量小:图片作为内容媒介,信息量较小,导致内容生产不可持续,从而影响整体发展。
可扩展链条短:图片社区的商业化路径较短,难以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
审美疲劳:当前图片社区的内容大多以美化图片为主,容易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
图片社区要想走出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图片识别技术:利用大数据进行图像识别训练,形成基础服务,为营销和线下生活服务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创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设计创作,提升设计美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向短视频或下一代媒介转型:短视频已经成为主流传播媒介,图片社区应考虑转型,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总之,图片社区需要不断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才能在未来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