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与图像识别 图像检测
作者头像
  • 马莫回聊科技
  • 2022-09-14 09:04:03 5

1、深度学习的优势

深度学习在处理大数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不仅能够通过复杂的模型降低模型偏差,还能借助大数据提升统计估计的准确性。此外,可扩展的梯度下降算法能高效解决大规模优化问题。这里的“大数据”不仅指数据量庞大,还意味着数据维度的复杂性。许多传统算法难以处理高维数据,例如核学习机,尽管理论上可以通过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进行线性求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遇到困难。而深度学习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方法,不仅能捕捉全局特征,还能有效地提取局部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图像数据。

2、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发展趋势

模型层次不断加深

自2012年AlexNet赢得ImageNet竞赛以来,深度学习模型的层数不断增加。2014年,GoogleNet采用了59个卷积层和16个池化层,2016年微软推出的ResNet更是达到了152层的深度。

模型结构日趋复杂

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结构相对简单,通常包含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引入MLP卷积层(多层感知器卷积层)等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

海量的标注数据和适当的数据扰动

深度学习需要大量标注数据。为了应对这一需求,通过平移、水平翻转、旋转、缩放等手段进行数据增强,可以生成更多有效的训练数据,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3、如何应用深度学习

利用已有模型进行迁移学习

可以通过在ImageNet上预训练的模型作为起点,再利用特定任务的数据进行微调,使其适应特定的应用场景。如果目标训练集较小,可以固定低层网络参数,只更新高层部分。另外,也可以直接采用预训练模型的高级特征表示,代替手工设计的特征。

4、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简介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专为处理二维数据设计的多层神经网络。它通过局部连接和权值共享的方式,从局部区域学习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应用到整个图像上。池化层的作用是将卷积层提取的特征进行聚合统计,从而减少计算量并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

1990年,LeCun等人提出了第一代卷积神经网络,并在MNIST数据集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2年,AlexNet首次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大规模图像分类,并取得了冠军。2013年,Clarifai团队提出了一种可视化方法,通过反卷积网络对AlexNet的卷积层进行可视化分析。2014年,GoogleNet提出了Inception模块,通过多尺度处理和密集组件替代稀疏结构,实现了更高效的网络结构。2015年,微软的ResNet以152层的深度赢得了多项比赛冠军。

5、物体检测

物体分类与检测的难点与挑战

物体分类与检测是视觉研究中的基础问题,面临三大挑战:实例层次、类别层次和语义层次。实例层次的挑战包括光照条件、拍摄视角、物体变形等因素带来的表观特征变化。类别层次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类内差异和类间模糊性。语义层次的挑战则涉及多重稳定性和人类视角的影响。

物体检测的发展

近年来,物体检测算法经历了多次迭代,较有影响力的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R-FCN、YOLO和SSD等。这些算法逐步提高了检测速度和精度,推动了物体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马莫回聊科技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图像深度识别检测学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