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览
在《脑极体》的一篇深入探讨中,我们回顾了传奇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的名言——“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这句话不仅激励了无数粉丝,也是科比卓越成就的象征之一。在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之时,世界已由一群先驱者开启新的一天,他们就是清晨四点最早与城市相遇的人群——辛勤的环卫工人,以及那些习惯于晨跑的朋友们在街头偶遇的高效环卫车辆。
环卫工作虽然看似简单重复,但驾驶速度较低,适合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部署。随着无人驾驶在矿山、园区、港口等场景的成功应用,这一技术正迅速渗透到环卫市场中。那么,无人环卫车在商业化进程中究竟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呢?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道路清扫面积逐年增长。据环境司南数据预测,至2025年,全国道路清扫运营及垃圾清运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3291亿元。这预示着自动驾驶在环卫领域的潜在市场潜力巨大,无人环卫车的赛道正在变得热闹非凡。
在这个领域,既有传统环卫设备制造商如龙马环卫、宇通重工,也有科技公司,如仙途智能、于万智驾、高仙机器人、智行者等。这些企业早在2017年便开始布局无人环卫市场。传统环卫公司通常采取与科技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或是自行研发、收购相关技术团队,以确保自身的主导地位。例如,龙马环卫在去年与于万智驾合作,现已部署无人环卫车,实现了常态化运营数月。
新兴科技企业则更多专注于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也有企业开始自建运营服务车队,以加深对管理运营的参与。仙途智能、于万智驾、高仙机器人、智行者等企业均以技术解决方案为核心,智行者在2017年推出了无人驾驶清扫车“蜗小白”,并已成功投入运营。仙途智能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无人驾驶环卫清扫服务,其产品已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多个城市落地,自动驾驶清扫车队的车辆数量已逾百辆,车型多样。
除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于万智驾等企业还直接提供环卫运营服务。例如,于万智驾今年与新疆阿克苏市环卫部门签订一体化项目运营协议,获得了总额约4.6亿的总服务金额。
当前,部分自动驾驶环卫车已在公园、工业园区、机场、学校等半封闭区域实现落地应用。然而,在市政普通道路、街道场景中使用无人环卫车时,车辆需具备环卫设备牌照才能合法上路,这是导致马路上无人环卫车较少的原因之一。
尽管无人驾驶技术在易于实施的场景中已实现常态化运营,但要在新的阶段探索和试验,已难以跟上步伐。成本和效率的挑战促使行业参与者积极寻求商业化运营,依赖资本回血的时代已成过去。行业需要展现出清晰的商业盈利模式。在实际商业化进程中,无人环卫车面临以下几个关键挑战:
政策限制、技术局限等因素,本质上是对安全性的考量。无论是载人还是清扫作业,自动驾驶车辆在实际道路上运行时,必须确保能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无人环卫车将面临一系列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革新环卫市场的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环卫车将逐步革新环卫市场,不仅限于清扫作业,还包括洗地、垃圾收集处理等环节,带来全面的升级。
无人环卫车不仅提升了清扫效率,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而且为环卫行业带来了转型。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十几个城市进行了试点运营,正处于行业发展初期阶段,尚未在开放道路上大规模应用。政策和技术创新共同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几年,无人环卫车将在环卫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改变清扫方式,还会催生新的职业角色和就业机会。
对于公众的担忧——无人环卫车是否会取代环卫工人——这一忧虑实属多余。环卫市场当前面临劳动力老龄化、招聘难题等问题,年轻一代对从事环卫工作持谨慎态度。无人环卫车的引入旨在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而非替代人类劳动。相反,它有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环卫行业,创造新的职业路径,同时在复杂道路或特殊环境下的清扫任务中发挥辅助作用。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未来凌晨四点的城市景象将不再是环卫工人的专属,而是由无人环卫车负责维护城市的清洁,让城市得以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