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州交通管理局发布了2021年的自动驾驶路测报告,显示了全球28家自动驾驶企业在过去一年的出色表现,涵盖测试里程、接管里程及车队规模等多个维度。数据显示,年度自动驾驶总路测里程超过400万英里,相较于2020年的近200万英里,实现了显著增长。
中美两国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展现强劲实力,占据行业前列。在综合考量年度平均接管里程(MPI)的指标下,新智驾梳理了13家最受关注的自动驾驶企业,其中包括中国和美国的顶尖玩家。
中国玩家亮点
AutoX:凭借一线城市的规模化运营,积累了丰富的自动驾驶场景经验,拥有超过1000人的研发技术团队,分布在全球五大研发中心。
滴滴自动驾驶: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及加州等地取得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资格,团队规模进一步扩大至700人。
美国领先者
Waymo:在年度总测试里程中占比超过50%,以230万英里的测试里程遥遥领先。
Cruise:紧随其后,测试里程达到90万英里。
小马智行:以超过30万英里的测试里程位列第三,成为来自中国的领先企业。
Waymo在加州的测试车队规模最大,拥有近700辆车,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Cruise和Zoox分别有138辆和84辆。小马智行与AutoX均拥有约40辆测试车辆,所有参与者均配备了3至8颗激光雷达,多数为旋转式激光雷达。然而,小马智行与元戎启行计划在未来转向固态激光雷达,以实现设计的集成化、轻量化和美观化。
尽管DMV的自动驾驶脱离报告在行业内具有权威性,近年来,对于报告中人工接管次数的评估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接管次数与技术安全性密切相关,常见交通场景的稳定处理是成熟自动驾驶系统的基础。然而,面对道路复杂性及安全员的主观判断,接管次数可能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步迈向商业化应用阶段,预计到2025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创造2000亿至19000亿美元的产值;而到2050年,自动驾驶产业规模有望超过6000亿元,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自动驾驶将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中,其系统性能、成本控制、产线管理及用户体验的优化将成为关键焦点。
随着自动驾驶领域的持续发展,中国与美国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及市场规模上展开激烈竞争。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将在提升出行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面对技术挑战与市场需求的双重考验,行业参与者需不断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共同推动这一新兴技术的成熟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