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比亚迪的掌门人王传福在投资者大会上直言,无人驾驶的概念被夸大了,这不过是资本市场的泡沫。他认为,一场交通事故足以让一款车型的销量大幅下滑,自动驾驶技术本质上不过是高级辅助驾驶。紧随其后,华为的高层余承东在上海车展前夕回应了类似的质疑,指出有人将智能驾驶描述为误导,可能是出于对行业的无知,或是自身能力不足的掩饰。
在此次上海车展上,多家车企展示了配备城市领航系统的车辆,这些车辆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已经达到了L3级的标准。然而,由于法规限制,责任仍由驾驶者承担。余承东表示,华为的ADS 2.0系统在技术上接近L3级,实现了高度自动化驾驶。
关于自动驾驶的发展前景,行业内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L2+级别的辅助驾驶将是短期内的主要技术路线;另一种则坚信随着城市领航系统的普及,L3级自动驾驶将迅速发展,相关政策也将随之出台。针对这些观点,专家们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技术进化与挑战
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路径上,视觉系与融合系的技术路线之争尤为引人关注。特别是围绕是否采用高精度地图的问题,行业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尽管去除高精度地图可以显著降低智能驾驶系统的成本,但专家们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地图支持。百度等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地图数据的优化与精简,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成本与市场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硬件成本成为关注焦点。例如,华为的ADS 2.0系统从使用三颗激光雷达缩减至一颗,这一变化反映了行业对成本优化的追求。专家分析,这种变化背后的动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价格竞争的压力。
智能化与供应链重构
全栈自研已成为汽车制造商的新趋势,这意味着从以往的“黑盒子”供应商转变为提供更定制化、可控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汽车行业正面临传统分工模式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芯片研发,并探索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如手机制造。这一变革要求供应链更加灵活和高效,同时也对汽车制造商的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动驾驶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不同技术路线和市场策略正推动着这一领域的变革。从成本优化到技术创新,再到供应链重构,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在共同塑造着未来的出行方式。随着法规的逐步完善和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动驾驶的全面商业化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