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点 Auto》独家报道,多家中国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正紧跟特斯拉FSD V12的脚步,全力投入到端到端自动驾驶架构模型的研发中。
理想汽车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全新模型,为加速推进,正大力招募智能驾驶领域的顶尖人才。理想的目标是打造不受限于特定道路的算法新架构,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自动驾驶。
蔚来汽车也定下了相似的时间表,预计在今年上半年上线基于端到端的主动安全功能。据内部人士透露,为实现这一目标,蔚来已组建几十人团队,奋战近半年。
小鹏汽车率先公布了目标,1月30日,何小鹏宣布,下一步小鹏将全面推行端到端模型。何小鹏指出,在大模型的应用中,团队发现可以通过简化泛化代码,实现更高效的感知和控制,甚至能解读如“前方ETC即将维修,请换道”等路标信息。
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的引入,标志着智能驾驶领域的新一轮竞赛正式开启。与传统的技术相比,端到端架构以其直接将传感器数据转化为车辆控制指令的优势,显著提高了自动驾驶系统的效率和灵活性。
智能驾驶系统被细分为感知、预测、决策、控制等多个模块,不同领域的专家负责各自模块的研究。然而,面对复杂的车路环境,传统的解决方案往往依赖于大量规则代码的编写。而端到端的智能驾驶体系则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将整个流程整合在一起,从而在感知层接收传感器数据,直接输出控制指令,大幅简化了决策过程。
尽管特斯拉宣布了端到端自动驾驶软件FSD V12在美国非员工用户中推广,但实现端到端的全场景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如何有效定位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制约端到端落地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蔚来与小鹏汽车均加入了这场端到端自动驾驶的竞争。理想汽车已明确表示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基于端到端的模型,而蔚来则计划在同期上线基于端到端的主动安全功能。相比之下,小鹏汽车的目标更为全面,计划实现端到端大模型的全面应用。
随着头部新造车企业对端到端技术的积极探索,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显著加快。然而,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全场景应用仍然面临高成本和技术成熟的挑战。目前,从传统架构转向端到端技术的转换成本高昂,且需要较长的验证周期。此外,随着端到端技术的普及,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汽车品牌之间的差异将主要体现在数据量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上。
在智能驾驶领域,理想汽车正在加速追赶行业领先者。通过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扩展城市NOA服务,理想汽车正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然而,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全面应用,对于理想而言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理想汽车加大了研发投入,不仅优化了城市NOA功能的覆盖范围,还持续引进和培养智能驾驶领域的高级人才。
通过实施华为的“压强原则”,即集中资源进行重点突破,理想汽车旨在避免在智能化竞争中落后于对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增长,端到端自动驾驶将成为检验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技术实力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