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汽车发展迅速,不仅互联网巨头纷纷介入,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跟进,致力于产业的转型升级。据市场研究公司 IHS Automotive 预测,到 2035 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增至约 2100 万辆。最近,随着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启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望进一步加速。
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并不遥远。2017年4月,长安汽车完成了2000多公里的无人驾驶测试;同年7月,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五环路行驶。目前,全球已有近百家无人驾驶公司,如谷歌、阿里、Uber、特斯拉、通用、福特等都在积极研发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许多企业预计,2020年前后,无人驾驶汽车将逐渐进入量产阶段。
无人驾驶的到来将对车险行业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研究表明,自动驾驶技术显著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例如,特斯拉安装自动驾驶系统后,碰撞率下降了40%,这预示着未来车险保费将大幅下降,保险公司盈利空间可能缩减。
当自动驾驶技术达到L2或L3级别时,尽管仍需人工干预,但责任认定变得更加复杂。随着技术进步,当达到L4或L5级别时,车辆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这将导致责任归属发生变化,汽车制造商可能会成为主要责任方。因此,汽车企业可能会抢占车险市场的份额,进一步压缩保险公司市场空间。
自动驾驶汽车集成了多种高科技配置,增加了查勘定损的难度。保险公司需要不断提升查勘人员的技术水平,以便快速准确地评估事故损失。
自动驾驶汽车产生的大量数据有助于更精准的风险评估。通过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技术与UBI(基于使用情况的保险)的结合,保险公司可以实现更科学合理的车险定价。此外,ADAS系统还能帮助预防事故,从而降低赔付率。
自动驾驶汽车产生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定价,还可以用于预防保险欺诈。通过ADAS系统收集的数据和视频信息,保险公司可以重建事故场景,有效防止骗保行为。
借助ADAS系统,保险公司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状态,及时响应各种事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目前,距离全面无人驾驶时代还有一段时间,车险公司应提前做好准备,抓住机遇,实现管理模式和商业策略的优化升级,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国外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布局自动驾驶车险市场。例如,英国Adrian Flux保险公司推出了专门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保险政策。而国内虽然多家互联网企业和传统车企已涉足无人驾驶领域,但尚未有保险公司参与其中。车险公司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填补国内在自动驾驶责任认定和保险索赔方面的空白。
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制定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这不仅需要关注汽车本身的发展,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保险行业与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为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