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浦东浦西的14号线和18号线将在建成后实现完全无人驾驶。这两条线路不仅不会在站台上设置驾驶台,列车上也不会配备驾驶室。
14号线从嘉定封浜延伸到浦东金桥,全长39公里,设有31座地下站。这条线路将贯穿嘉定区、普陀区、静安区、黄浦区和浦东新区,成为联系城市西北部与浦东新区的重要通道。它不仅能加强浦东与浦西的联系,还能有效缓解2号线的客流压力,从而改善市区的交通状况和环境。
18号线则从宝山区的长江南路站延伸到浦东新区的航头镇,全长约36.8公里,设有26座地下站。该线路将经过宝山区、杨浦区和浦东新区,进一步提升这些区域的交通便利性。
14号线和18号线都将采用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列车运行更加智能化。例如,在诸光路站,将引入人工智能安检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和行动轨迹分析来应对大客流,并提供预警服务,以满足进口博览会的需求。
此外,17号线采用了准无人驾驶技术,每列车配备了上万个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轮对、轴承、空调等关键部件的状态,并提前预警潜在故障。而10号线则是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地铁线路,其运营可靠度是全网络平均水平的三倍。
无人驾驶技术能够使列车运行过程完全自动化,按照优化的运行曲线进行运营,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由于没有驾驶员,可以显著降低成本。此外,全自动化运营还减少了人为操作错误带来的问题。
无人驾驶系统指的是在没有司机和乘务员参与的情况下,由控制中心统一管理的全自动运营模式。这种系统可以实现列车的自动休眠、唤醒、准备、自检、自动运行、停车和开关车门等功能,甚至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洗车任务。无人驾驶技术不仅提高了运营效率,还提升了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