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李彦宏乘坐着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前往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五环路上与现场进行了视频连线。
李彦宏展示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这次展示却因为他在五环上的行为受到了交通罚单。尽管如此,李彦宏在同年11月16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表示,虽然罚单已开,但无人驾驶技术的进步并未停止,无人车的量产指日可待。
李彦宏认为,无人驾驶汽车的量产时间可以提前至2018年,这一言论激发了在场程序员们的热情。果然,2018年,百度与金龙汽车合作,推出了无人驾驶小巴“阿波龙”。
据百度介绍,“阿波龙”可以在景区和机场运行。不过,许多人认为这与预期中的无人驾驶汽车仍有差距,更多像是景区内的电动观光车。
那么,这样的车辆能否真正上路?是否能在停靠站点后安全停车?如果没有这些功能,是否具备防止人为干预的安全措施?这些问题让许多期待无人驾驶汽车的消费者产生了疑虑。
与此同时,2018年,人工智能领域除了百度无人车外,还出现了另一则引人关注的新闻——机器人索菲亚。索菲亚于2015年启动,最初默默无闻,直到2016年3月首次亮相电视访谈,才引发轰动。她在节目中声称要毁灭人类,这一言论让她一夜成名。随后,索菲亚频繁出现在各类媒体节目中,甚至获得了沙特阿拉伯的公民身份,成为首个拥有合法身份的机器人。
然而,索菲亚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2018年,Facebook的人工智能团队负责人Yann LeCun公开批评索菲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清华大学的马少平教授和南京大学的周志华也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认为索菲亚只是一个被提前录制好对话的傀儡。
索菲亚的迅速崛起和随后的揭露,反映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现象——“超前综合征”。这种现象在共享经济、虚拟现实、区块链等领域也同样存在。媒体的过度渲染和技术的初步阶段,使得人们对新技术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实际应用却远未达到预期。
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机器人在科幻电影中的形象深入人心,使得人们误以为这些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广泛应用。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是墨菲定律,即“觉得一件事情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尽管目前的技术还不完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必然会逐步改进,最终实现人们的设想。
因此,对于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些夸大宣传,我们不应过分悲观。市场会自然淘汰那些不具备真正实力的产品和服务,最终会涌现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和实用价值的人工智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