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0”:无人驾驶如何重塑城市将来?
作者头像
  • 童琪
  • 2018-12-26 11:33:39 2

智慧城市作为人类迈向知识文明的关键标志,无人驾驶技术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众多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无人驾驶这一新兴领域。未来,无人驾驶将如何改变城市的面貌?城市交通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在最近举行的“2018新华网思客年会”上,驭势科技首席生态创新官邱巍分享了他对这一话题的独特见解。

人类何时才能彻底告别方向盘?

思客问:您曾提到,智能驾驶将在未来十五年内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最大领域之一。那么,我们距离无人驾驶全面落地,人类彻底告别方向盘还有多久?

邱巍答:实现人类完全脱离方向盘可能需要十年或二十年的时间。不过,社会发展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某些特定领域,例如工业园区、特色小镇等地,人们已经开始享受无人驾驶带来的便利。然而,要在整个城市范围内普及无人驾驶,不仅需要技术进步,还需要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因此,这需要时间。

思客问:您提到的十五年时间是否基于现有案例进行了预估?

邱巍答:这个估计是近年来行业内逐渐形成的共识。最初,很多人认为无人驾驶很快就能实现,大约在两三年内。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如汽车行业的深度融合需要时间。此外,交通问题涉及整个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因此不能像互联网那样快速实现突破。

推动无人驾驶发展的关键因素

思客问:实现无人驾驶需要考虑哪些重要因素?

邱巍答:推动无人驾驶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 法律法规:必须明确无人驾驶车辆在公共道路上行驶的合法性和规范。
  2. 技术成熟度:无人驾驶需要达到相当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标准,这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
  3. 产业链发展:技术成本需要逐渐降低,使普通消费者也能负担得起。这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例如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和价格的下降。
  4. 公众接受度:无人驾驶带来的巨大变革需要时间来获得公众的认可和接受。

无人驾驶传感器系统的发展趋势

思客问:传感器系统对无人驾驶汽车质量影响重大,您如何看待无人驾驶传感器系统的发展方向?

邱巍答: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等,以模拟人类的各种感知器官。尽管激光雷达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其成本较高且产量有限,但其技术正逐步成熟,未来有望降低成本并实现量产。然而,激光雷达并非唯一的解决方案,其他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也各有优劣。未来的趋势是将这些传感器进行融合,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此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非常重要。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意味着,除了车载传感器外,路边的传感器也需要完善,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无人驾驶重塑城市未来

“城市2.0”:无人驾驶如何重塑城市未来?

思客问:您如何看待“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当前行业规划和发展情况如何?

邱巍答:我认为可以称之为“城市2.0”。无人驾驶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经济运行模式。以网约车为例,未来将转变为基于无人驾驶的网约车共享出行服务。这种变化不仅影响汽车设计,还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例如,无人驾驶汽车不再需要驾驶员,车内空间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变化将促进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优化,提高经济效率。从长远来看,“城市2.0”将是更加活跃的经济形态,以服务为中心的出行方式将成为主流。

思客问: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更高的标准?

邱巍答:确实如此。以服务为中心的出行方式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无人驾驶不仅是交通方式的变革,更是智慧城市服务的入口。这种服务入口将比互联网更强大,因为无人驾驶时,人将成为信息的核心,所有服务都将围绕人展开。

思客问:您预计“城市2.0”将在多少年后实现?

邱巍答:虽然整个城市形态的转变可能需要十年或二十年,但我们可以先在局部区域实现突破,逐步推广。城市的变化总是渐进式的,需要时间来实现全面覆盖。

思客问:对于2019年的创业者,您有什么建议?

邱巍答:首先要有信心,其次要探索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点。通过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寻找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童琪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城市重塑驾驶将来无人如何2.0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