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3日讯 据新华社报道,在湖南省长沙市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周边的街区,一辆辆白色的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RoboTaxi”能够自动完成许多复杂的驾驶任务,如自动避让行人或障碍物、变换车道、保持安全距离等。
市民们对这些无人驾驶汽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驻足观看并拍照留念。这些汽车由百度阿波罗与中国一汽红旗联合开发。
负责“RoboTaxi”运营的湖南阿波罗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周磊介绍,今年6月,长沙市政府颁发了45张载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9月26日,首批45辆“RoboTaxi”获准在城区135公里的开放道路上试运行。
从封闭场地测试到城市开放道路行驶,这是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自2018年11月获得工信部正式授牌以来的重大突破。
“RoboTaxi”的外观与普通SUV无异,但车内却充满高科技元素。乘客可以通过点击屏幕选择目的地,汽车会提示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自动完成起步、加速、减速、避让、绕行、并线、转弯、掉头等一系列操作。
尽管“RoboTaxi”具备完全无人驾驶的能力,但在测试阶段驾驶座上仍配备了一名安全员,主要职责是处理突发情况。
车内显示屏能够实时显示周围路况,即使是细微的动态也能被捕捉到。
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一位民警表示,为了配合智能网联汽车在开放道路上的测试,长沙在测试区域的38个路口设置了智能系统,为车辆提供驾驶行为判断和障碍物分析的信息保障。
除了“RoboTaxi”,长沙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无人驾驶汽车投入使用。例如,湘江集团副总经理、湘江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谢国富提到,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自成立以来,已有38家企业、86种车型在此进行了1800多次测试,总测试里程超过6万公里。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已完成智能重型卡车高速场景下的时速100公里自动驾驶测试。此外,无人驾驶环卫车、智能驾驶公交车以及物流无人车等也在长沙经开区等地投入运营。
在北京、长沙、杭州等城市的示范带动下,智能驾驶技术正在全国各地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今年10月,河北省沧州市政府向百度颁发了京津冀区域首批30张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11月6日,30辆百度Apollo自动驾驶汽车驶上了沧州经济开发区的街头,测试道路里程达到了114公里。
在中国,智能驾驶技术不仅应用于公路交通,还扩展到了铁路等领域。智能驾驶系统已在城轨、地铁、磁悬浮列车上得到应用,并在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列车上进行了实验。此外,无人驾驶的水泥搅拌车、挖掘机、压路机、起重机、收割机等设备也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应用。
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院长朱磊认为,与一些国家刚刚起步或仍在研发样车相比,中国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投入了大量资源,并拥有了较强的核心技术,发展环境良好,竞争力显著。
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李睿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驾驶车辆在处理复杂路况、多车协同等方面展现出一定优势。
朱磊和李睿都认为,只要持续探索创新,并逐步解决相关的伦理、观念、法律、法规等问题,“无人驾驶”有望在未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