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在创新发展方面的一个关键方向是人工智能。2019年11月5日,德勤中国创新主管合伙人、华东主管合伙人刘明华在上海国际智库高峰论坛上提到这一点。此次论坛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毕马威中国联合举办,旨在探讨“长三角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倡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目标是在2025年前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长三角成为中国重要的创新基地。
同年,德勤对中国主要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的创新表现处于领先地位。未来,长三角地区应在哪些领域重点发展?刘明华认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值得关注。
她指出,上海、杭州、北京和深圳是拥有最多人工智能企业的城市,均超过90家,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启动;次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和长三角产业互联网联盟相继成立。人工智能的进步离不开核心技术的突破,而长三角丰富的高校资源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无人驾驶领域,长三角地区吸引了大量研发投资。根据德勤的数据,全国范围内,上海的无人驾驶初创企业研发中心数量仅次于北京,排名第二,苏州则位列第四。刘明华解释说,许多无人驾驶企业倾向于将其核心创新部门设在汽车产业和互联网产业集聚的地方,以便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此外,全国共有18个城市设立了无人驾驶测试区并发放测试牌照,其中长三角占五席,包括德清、杭州、常州、无锡和苏州。
在智能制造领域,长三角不仅拥有深厚的技术和制造业基础,近年来也不断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根据长三角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发展联盟发布的《2019长三角智能制造发展白皮书》,长三角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数量、产业园区总量及从事高新技术研究的企业员工数量均在全国领先。“通过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已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刘明华表示。
对于未来的创新产业发展,刘明华建议应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尤其是降低上海的创新成本,增加对创新企业和研发中心的优惠政策,如提供用地和租金补贴,并扩大人才公寓的建设和覆盖范围,根据不同人才层次提供相应的购房和租房补贴。
同时,她提议以现有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仪器共享为起点,逐步实现仪器设备、信息、人才、资金和专利等资源的共享,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加快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
“在长期发展中,长三角各城市已经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刘明华指出。她建议各城市利用自身优势和龙头企业的力量,培育一批世界级的创新产业集群,并制定“长三角创新产业地图”,加强产业规划的协调与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