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2019国际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高峰论坛在东南大学成功举行。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们就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以及车路协同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智能汽车是指在传统车辆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装置,能够实现人、车、路之间的信息交换,具备环境感知能力,能自主分析路况及实时环境变化,并做出相应反应。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殷国栋指出,该校在机械制造、测量工程、电子信息及交通控制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研究方面更是如此。随着5G和未来6G技术的应用推广,这种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虽然无人驾驶迷你巴士、方程式赛车及农机已经问世,但这并不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很快就能广泛投入使用。殷国栋表示,不同场景下对无人驾驶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在封闭区域实现无人驾驶相对简单,但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则面临更多挑战,如目标识别系统需要能够在各种天气条件下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此外,除了车辆本身需要智能化,道路设施也需要同步升级。殷国栋提到,一些省份已经开始将原有四车道高速公路扩建为六车道,新增车道的主要用途是建设智慧公路,配备大量智能感知设备,实现车路协同,提升道路安全性与通行效率。
论坛期间,东南大学与扬州东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旨在开发适用于大型货车和工程车辆的新能源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