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如何实现轻量化、电动化和智能化?无人驾驶汽车何时能够真正上路?7日,2019国际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高峰论坛在东南大学顺利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及行业人士就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和车路协同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殷国栋指出,智能汽车是在传统车辆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装置,实现了人、车、路之间的智能信息交互。这种交互使得车辆具备智能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主分析路况和实时环境,并做出相应决策,从而减轻驾驶员负担,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东南大学在汽车制造领域拥有机械制造、测量工程、电子信息和交通控制等多个相关学科,研究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具有独特优势。随着5G和6G技术的推广,这一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无人驾驶迷你巴士、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和无人驾驶农业机械相继问世。这是否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也将很快普及?殷国栋表示,不同应用场景对无人驾驶技术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在封闭区域实现无人驾驶相对简单,但在城市主干道上,特别是在繁华街区,要实现完全无人驾驶还面临诸多挑战。这其中包括目标识别系统需要全天候工作,无论是在雨天还是晴天,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物体都能准确识别,而要达到这样的水平还需要较长时间。
此外,仅仅让车辆智能化是不够的,道路本身也需要变得更加智能化。殷国栋提到,许多省份已经开始将原有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改造为双向六车道,新增的两条车道主要用于建设智慧公路。智慧公路配备了大量的智能感知设备,以实现车路协同,不仅保障了交通安全,还提高了通行效率,从而构建起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体系。
在论坛开幕式上,东南大学联合扬州东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了汽车零部件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发大型新能源汽车,如重型卡车和工程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