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何时能够上路?
专家:不仅需要“聪明”的车,还需要“聪明”的路,实现这一目标仍需时日
王赟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它何时能真正上路?近日,2019年国际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高峰论坛在东南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专家和从业者就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车路协同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智能汽车指的是在传统汽车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等设备,从而实现人、车、路之间的智能信息交互。”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殷国栋教授表示,该校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研究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涵盖机械制造、测量工程、电子信息和交通控制等多个领域。此外,随着5G、6G技术的应用推广,该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尽管无人驾驶迷你公交、方程式赛车和农业机械已经问世,但这并不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会迅速普及。“每种应用场景对无人驾驶的需求不同,例如在封闭区域实现无人驾驶较为简单,但在城市主干道上则面临更多挑战。”殷国栋教授指出,要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必须确保系统能够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无论昼夜都能准确识别车辆周围的所有动态和静态物体。这一目标目前来看仍然遥远。
除了车辆本身需要具备高度智能化外,道路也需要进行智能化改造。“一些省份已经开始将现有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扩建为六车道,新增的两车道主要用于建设智能车辆专用通道。”殷国栋解释道,“通过安装大量智能感知设备,实现车路协同,不仅能保障行车安全,还能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最终构建一个安全、高效且环保的交通体系。”
论坛期间,东南大学与扬州东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汽车零部件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发适用于新能源动力的大型商用车辆,如重型卡车和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