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强了!从无人售票到无人驾驶...AI正成为上海各行各业的“日常用语”
作者头像
  • 区块世界
  • 2020-07-06 09:14:00 1

走进地铁站,无需手机,只需与售票机简单交流,即可顺利购票;在交大校园内,无人智能小车穿梭往来,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为师生们习以为常的一部分;通过支付宝上的AR扫描功能,可以快速了解如何正确分类虾壳、尿布和宠物垃圾等。

本周,第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即将在上海拉开帷幕。在位于浦东的国家首个人工智能先导区,我发现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每届大会都带来了新的惊喜和希望——“人工智能”这个词汇已经不再那么神秘,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特定地点,如张江人工智能岛。如今,无论是外卖小哥还是大巴司机,无论是流行时尚还是芯片编程,都可以与人工智能结合,人工智能的算法升级和深度学习正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日常语言。

地铁上,通过手机小程序预订早餐;进入园区,无人智能小车扫码取餐上楼。在张江人工智能岛工作的李小姐,真切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和温暖——她每天都能按时打卡上下班,并享用到热乎乎的早餐。这辆无人小车经过人工智能模块的组合,还能变换多种功能: - 早晨时段,它成为移动早餐车; - 中午时段,它化身为送餐员; - 当快递员忙碌时,它还能帮忙送外卖。

疫情期间,无人智能小车还承担了园区消毒和实时测温的任务。

作为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张江人工智能岛已成为人工智能企业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人才最密集的新地标。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企业纷纷入驻,希望在这里找到丰富的应用场景,让各种创新的“黑科技”得以迅速应用。目前,张江人工智能岛已经扩展到张江中区3平方公里范围内,岛上不仅有微软、阿里巴巴、IBM、平头哥等知名企业,还有许多初创公司,汇聚了近百家人工智能企业。这片被称为“AIsland+”的区域,已经成为集产业生态和创业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人工智能发展区,在上海单个园区中,拥有人工智能领域最高密度的人才和技术。

离人工智能岛一小时车程的临港海滨,也展示着充满活力的人工智能示范区。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拥有国内最长的500米黑暗隧道和500米风雨区的无人驾驶测试环境,可以提供33种功能场景和130项逻辑场景的测试服务。得益于临港的独特地理位置,这里能够为智能网联商用车、工程车和乘用车等提供城市、郊区、高速公路和港口码头等真实商业环境下的测试和示范运行条件。

“迄今为止,已有超过20辆无人驾驶车辆在此完成了测试,包括重型卡车、清扫车和无人驾驶出租车等。”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吴海飞向媒体介绍道,这座拥有4.7公里封闭测试道路和60亩核心测试广场的专业AI示范区,已颁发21张通过考试的证书,相当于无人驾驶车辆获得了俗称“上路测试牌照”的“小路考”。接下来,这些车辆将具备在上海开放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资格。

在测试场上,上汽大通的无人驾驶清扫车和无人驾驶接驳车正在进行测试。当车辆穿过500米长的黑暗隧道时,即使GPS信号中断,导航仍然正常工作;隧道内外亮度差异大,视觉传感器会迅速调整。上汽大通高级项目经理蔡文山表示,这款无人驾驶清扫车能够自主识别并避开障碍物,且能在综合工况下连续作业4至5小时,清运各类垃圾2吨。目前,该车已累积了2至3公里的测试运营里程,未发生任何事故。

大型电动智能矿卡不仅在测试场上吸引眼球,也在推动“智能矿山”的建设。博雷顿科技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张彪现场展示了两种无人驾驶的矿山作业模式。他介绍道,矿山是一个相对封闭和结构化的受控环境,加之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大且条件艰苦,非常适合使用无人车和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开发的矿山物流作业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完全配合露天矿山的采矿规划、配矿优化设计、采掘设备监控与任务调度,实现矿石物料与土方的安全、高效、自动化运输。”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区块世界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太强无人日常用语各行各业售票上海驾驶成为AI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