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经过杭州湾吉利汽车研讨总院时,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幅景象:数辆无人驾驶的吉利汽车正在滨海四路、滨海六路以及兴慈八路区域内行驶。这些汽车顶部安装的旋转雷达与两侧分布的多个摄像头和其他雷达,仿佛是汽车的眼睛与耳朵,持续传输各种信号及视频画面,并通过高速分析,实时监测路面情况。
在去年的世界智能网联大会上,获得首批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的吉利汽车加快了其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步伐。“近一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提升研发力度,使无人驾驶技术更加成熟。”吉利汽车研究院的5G车路协同专家黄东明表示,目前吉利汽车已经完成了十多种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
例如,当后方发生事故时,附近的无人驾驶汽车能够迅速接收到信号并及时避让;当行人走过人行道时,地面灯光会亮起并向附近的无人驾驶汽车发送信号,以便它们及时避让;当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寻找停车位时,地下车库中的空闲车位信息会准确地传送到车内。这些情景每天都在吉利汽车研究院周边上演。
“实现车路协同不仅依靠可见的传感器、雷达和摄像头等设备,汽车后备箱内的设备同样重要。”黄东明解释道,在无人驾驶测试车辆中,GPS解算器和工控机相当于汽车的大脑。感知层收集的数据被传送到“大脑”后,通过高速计算,向汽车发出即时指令,决定是继续前行还是转向。
“5G技术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高速率、低延迟、大连接的特性已经成为推动无人驾驶发展的重要动力。”黄东明补充道,要实现无人驾驶,除了车路协同,还需要使车辆更加智能化。去年,吉利汽车发布了“匍匐者”智能系统,展示了其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决心。
吉利汽车研究院代客泊车总工程师陈骋介绍,与传统的辅助泊车和自动泊车相比,吉利在领克06车型上使用的遥控泊车功能进一步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只需点击手机应用程序上的遥控泊车功能,驾驶员即可离开车辆,汽车会自动沿停车线驶入车位。
“未来,我们将利用5G技术加速下一代泊车技术的研发。预计到明年年底,你将能看到汽车自动寻找停车位的情景。”陈骋说道。
记者手记
今年上半年,中国无人驾驶领域愈发活跃。除了私人车辆,出租车也开始加入无人驾驶的行列。广州、长沙、上海等地不断开展无人驾驶的各种测试和试运行。
随着5G技术的快速推广,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据统计,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管理规定或细则,允许进行无人驾驶开放道路测试。
在全国开放无人驾驶载人测试的六个城市中,实际进行无人驾驶小汽车载人测试并拥有规模车队的企业包括百度阿波罗、文远知行以及小马智行等公司。近期,滴滴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随着各类测试和试运行的加速推进,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展现出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