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公司最终会被逼着造车吗?
作者头像
  • IoTF物博会
  • 2020-12-26 16:49:59 7

自动驾驶公司只有自己设计和定义硬件,甚至制造汽车,才能真正颠覆汽车行业。


文 | Toretto

“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制造硬件。”这是图灵奖得主Alan Kay的名言。2007年,乔布斯在苹果公司首次发布产品时也引用了这句话。十年后,苹果CEO蒂姆·库克强调无人驾驶技术是AI项目的核心。与此同时,被亚马逊收购的自动驾驶公司Zoox发布了首款无方向盘、可双向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

难道无人驾驶公司最终不得不走上造车的道路吗?

软硬两手都要抓

“Zoox造车并不是趋势变化的结果,而是他们一开始就决定要造车。”一位国内自动驾驶公司的创始人表示。

的确如此。Zoox创始人Tim Kentley-Klay在2012年第一次看到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时,认为这种设计过于粗糙。因此他决定从零开始设计一款既符合设计审美又能保证安全的自动驾驶汽车。经过两年的努力,Zoox于2014年成立。然而,这条路并不顺利,Zoox经历了多次硬件迭代,直到2020年被亚马逊收购,才真正迎来了转机。

12月15日,Zoox发布了首款用于Robotaxi的无方向盘、可双向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

自动驾驶公司只有自己设计和定义汽车,甚至制造汽车,才能真正颠覆汽车行业。

不仅是Zoox,苹果公司也在积极布局造车领域。谷歌同样没有放弃制造汽车。尽管与多家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谷歌仍然坚持自己生产硬件。

2019年4月,Waymo首席执行官约翰·克拉夫茨克表示,Waymo将与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AAM)合作,改造底特律的一间汽车工厂,由麦格纳在此为其规模化改装并生产L4级别的无人车。

国内的自动驾驶公司中,驭势科技也曾发布过类似产品,但最终未能继续。联合创始人吴甘沙表示:“当时没有基础车型可供选择,所以我们不得不自己设计制造。”

华为计划与长安汽车等公司合作,但官方表示未来三年不造车。因此,华为认为联合打造不算造车。

不仅创业公司和科技巨头在关注软硬件结合,传统车企也在反向切入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甚至在今年的人工智能大会上宣布,已经接近实现L5级自动驾驶。

近期,蔚来、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都在积极融资,用于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蔚来60%的融资将用于新产品和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理想汽车将20%的融资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小鹏汽车则表示将30%的融资用于智能电动汽车及相关技术的研发。

大多数现有OEM选择逐步开发自动驾驶功能,而互联网科技公司则加速推动自动驾驶车队的商业化运营,以便根据实际驾驶数据不断改进系统。

造车并非软件公司唯一出路

“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制造硬件。”Alan Kay的这句话至今仍有重要意义,但在汽车领域,制造的壁垒比其他行业更高。

早期涉足制造的吴甘沙坦言,自动驾驶公司造车的话,无论是产品的稳定性还是成本控制,都不如传统车企做得好。

因此,Kay的话并不是强迫所有自动驾驶公司都必须造车。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梦想很容易破灭。Zoox的最终结局就是被亚马逊收购。

在与自动驾驶公司的竞争中,车企目前依然占据优势。没有产品,服务就无法落地,而车企拥有大量的驾驶数据。与车企合作,是自动驾驶公司更好的选择。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是一种竞争力的体现。

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动驾驶的落地需要科技公司、车企和运营公司的共同努力。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联盟,才能建立壁垒。Mobileye正在组建这样的联盟,宝马、大陆等公司已经加入。

但联盟的关键在于谁来主导。凯辉汽车基金合伙人李贸祥认为,讨论联盟的主导者和各方角色非常重要。如果只是小角色,联盟的意义不大;如果是主导者,则联盟的价值会更大。

从有限的经验来看,“做自动驾驶而去造车,目前尚未被证明是成功的,但将来不一定是失败的。而做车的人做自动驾驶则相对成功。”一位自动驾驶公司的高管表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两者需要深度融合。

自动驾驶公司与车企的深度融合,不仅仅是传统的供应商关系或简单的联盟合作,而是需要双方或多方深度嵌入,包括数据层面的共享。

逐渐地,车企与自动驾驶公司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加多样化,不仅是收买和被收买,还有更多的战略投资形式。例如,文远知行获得了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投资,小马智行获得了丰田汽车的投资,后者还推出了基于雷克萨斯改装的车型。文远知行最近也获得了宇通集团的投资,双方将共同研发无人驾驶小巴。

然而,自动驾驶公司想要深入到车企的制造环节,影响甚至决定如何定义汽车并不容易。有相关企业内部人士表示,影响车企决策非常困难,尽管有些零部件开始前装,但大部分还是后装为主。

要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必须敢于“用我的半条命换你的半条命”。一位自动驾驶公司的创始人表示,他们正在精心挑选合作伙伴,采取押注式合作,不计较短期利益,大量资源、数据和技术共享。

这样,他们才能更有信心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IoTF物博会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驾驶无人最终公司车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