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造车能否超过特斯拉?从Apollo,看百度无人驾驶技术
作者头像
  • 刘宇峰
  • 2021-01-12 11:09:48 5

1月11日,百度宣布成立一家专注于智能汽车的新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加入。从这一安排来看,吉利将提供整车制造技术,而百度将负责智能模块的技术研发。在此之前,百度已经推出了Apollo开源自动驾驶平台,并与一汽、福特等品牌合作。此次宣布成立新公司,旨在增强百度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影响力,从而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许多人可能认为百度只是搜索引擎公司,但在社交领域不及腾讯,在电商领域不如阿里巴巴,在话题度上也不如拼多多和美团。然而,百度为何突然宣布造车呢?下面我们将探讨百度造车的真正实力所在。

2017年7月,百度宣布全面转向AI领域,同时百度CEO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五环上行驶。前者标志着百度转型的结束,后者则展示了百度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承诺——自动驾驶。

在这两件事发生的前三个月,即2017年4月,百度公布了Apollo项目。当时,自动驾驶技术并未像现在这样受到广泛关注,因此Apollo项目起初并未引起太多注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Apollo项目从最初的1.0版本发展到现在的6.0版本,功能也有了显著提升。

从GitHub上的数据来看,Apollo项目已经从早期的基本GPS追踪程序发展到能够通过摄像头实现高速公路自主驾驶,并融合深度学习模型。最新的Apollo 6.0版本甚至在某些方面与特斯拉Autopilot相当。

接下来,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特斯拉Autopilot和百度Apollo,看看百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实力如何:

特斯拉Autopilot采用的是纯视觉技术路径,通过六个摄像头、一个毫米波雷达和一个超声波传感器,使特斯拉全系列车型能够有效捕捉周围的路况,并通过车载处理器进行处理,实现智能驾驶辅助。

百度Apollo则采用了车路协同技术。例如,Apollo在北京市某路口部署了智能路侧设备,这种设备可以覆盖数百米的范围,远超车辆自身的感知系统。智能驾驶的核心在于数据,更广阔的覆盖范围意味着能够提前获取更多的道路信息。这些数据通过V2N传输到云端,在云端进行高速分析后,可以提供更智能的调度和调控,并反馈给车辆,从而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此外,百度还具备一项独特优势——高精度电子地图。如果车载感知系统相当于车辆的眼睛,那么结合V2X技术和高精度电子地图,就像是给车辆装上了“天眼”。Apollo利用云端的高精度电子地图进行场景数据捕捉,并作出更智能的决策,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智能控制。

近年来,中国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主要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2019年9月,全球共有4201项C-V2X专利,其中中国占比超过50%。有了这些专利技术,数字化和工业化生产变得至关重要。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软硬件开发制造公司,这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百度作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和人工智能平台,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正是其成立智能汽车公司的底气所在。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刘宇峰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特斯拉百度驾驶无人能否超过Apollo技术
    下一篇